阅读历史 |

第145章 有价值的人(1 / 2)

加入书签

到底是他带着长大的弟弟。

“我明天就去找村长说说。”

“好,大哥说话算话。”胡广杰心里吃了颗定心丸。

胡孝义什么德行他还是知道的。

刚才胡林在的时候,胡孝义没吭声,就是代表站在胡林那边。

现在又答应下来,就表示一定会去。

能左右胡孝义决定的人,是胡林。

他算是看出来了,胡孝义现在变得是个只听胡林话的人。

他们不好拿捏了。

胡广杰带着孙芳芬离开。

李爱花听到胡孝义的话,敲了敲胡林的门。

胡林给她开门让她进来。

“闺女,你爸说明天去。

那我待会去跑趟杨家,跟他们说说情况。”

胡林点点头。

下午,李爱花趁人不注意,溜进了杨家。

跟许翠耳语了一番后,又偷摸儿的回家去。

第二天胡孝义去的时候,果然被杨井骂了个狗血淋头。

胡孝义后又心情沉重的回胡家,告知了他们杨井的原话。

杨井说他只是个村长,连个正经的官儿都算不上。

凭什么会觉得他能救出胡富?

二房两口子听了自然不信。

他们付了那么大的代价,顶着胡春生再不喜欢胡富的风险,让他们大房帮忙。

结果说不是官儿,帮不上忙。

这不是借口是什么?

孙芳芬拽着胡孝义骂。

胡林那个贱人,肯定是她跟村长说了什么。

让他们希望落空,还搭上了胡富的名声。

她和胡林不共戴天!

好心帮忙却被反噬,说的就是胡孝义。

自己造就的因,苦果也只能自己扛着。

胡孝义被打骂出了胡家,周围的邻居听见动静儿,都出来看热闹。

胡孝义顿时觉得面上无光,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在一众好奇的目光中,胡孝义灰溜溜的回家了。

之后没多久,收割冬麦的时候,胡军背着行李回来了。

三房俩口子高兴得就差落泪了。

高如琼拉着胡军左看右看,见胡军既没瘦,精神头儿也挺好,这才放心下来。

曹招娣也跟着凑热闹,不过一家人没什么人搭理她就是。

叙完旧,胡军才说了这次他回来要办的事儿。

一是去学校找他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写介绍信,证明他在校期间品学兼优。

二是要让村长给他写封举荐信,说他是否在集体劳动中表现优秀。

这样他就能继续读书,不用下乡插队去。

听到这两个要求,三房俩口子这才彻底把心放回到肚子里。

“还好咱家的孩子在放假时都在下地干活,不然今后都不能读书了。”

高如琼喜极而泣。

胡春生也很欣慰,胡家总算保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苗苗下来。

二房的两口子听到这两样要求,眼里又冒出了希望。

这两样,他们儿子也具备。

“军子,是不是你三堂哥这样做后,也能回学校继续读书去?”

孙芳芬急切的问。

“我不知道,我老师说我这种属于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

具体的,胡军没细说。

“这有啥特殊的?不都是大学生吗?”

胡广杰也着急的问着。

“我老师说,我这今年去的,不应该被波及。

像那种参加过的,就必须得下乡插队进行再教育。

具体是参加什么,老师没说,我就不知道了。”

胡军见二房两口子依旧不依不挠,于是点了点他们。

当初胡凤凤结婚,胡富来信说过,他在参加什么活动。

因为这事儿回来不,所以没能去参加胡凤凤的婚宴。

这件事儿,家里人都是清楚的。

孙芳芬听后想起胡富寄回家的信,直接站不稳,一屁股坐到地上。

“怎么会?是不是哪里搞错了?”孙芳芬喃喃自语。

胡广杰也是摇摇欲坠要站不稳。

胡春生这下知道,胡富是彻底没救了。

村长开会的时候就说过,是上头的安排。

胡富又是那种点名必须要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怎么可能还能回原籍。

他们这段时间的挣扎简直像个笑话,难怪三房至今没有回信。

怕也是知道内情。

胡军看着几人的神情,识趣的没说话,带着一家人回屋去。

第二天,胡军就去找了胡林。

胡林看到胡军,感到有些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她带着胡军往山上去。

两人静默的走了一段路,最后还是胡军憋不住先开了口。

“你就不好奇,我为什么没下乡插队吗?”

“因为你聪明。”这有什么好奇的。

足够聪明的人,是可以打破规则的。

“你也很聪明,比我聪明多了。”

胡军侧头看了眼神情散漫的胡林,

“你聪明得让人感到可怕。你简直像个先知,能预知未来。”

他刚入学的时候,教育系统几乎停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