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见的风情(1 / 2)
对于准备和他一起再次入伍的弟兄,李志坚在从阎锡山官邸出来的时候心中就有了成算,到时都安置在教导队中,一方面这些兄弟到了其他部队中没有根基,不利于以后得发展,他在晋绥军中的根基也不深,到时候也难以关照,并且之前都已经说好了,这些兄弟是要跟着他的;另一方面,他们在沈阳做的事情暂时还是不能被别人得知,众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更能让他安心。
教导队设定名额500人,所以还需要再招募四百400多人,对于选拔人员,阎锡山给了李志坚自主权,但是李志坚作为一个新人,教导队也是一个新部队,如果去老部队中选拔精英,一定会遭到老部队上下的抵制,李志坚也不愿意去吃别人的冷眼,李志坚就让李杰带人在新兵这种选拔尖子,然后自己训练。
筹建教导队的事情,李志坚直接安排李杰等60多个重新入伍的弟兄们来完成,他想让这些兄弟们都能快速成长起来,到时候都能独当一面,所以就刻意的不去过多参与和过问这个事情。
1933年新年刚过,日本人就又开始向热河进犯,长城抗战爆发,中央军和在北方的地方实力派都派出军队参战,晋绥军也派出由傅作义率领35军出征。
此时前线需要大量的武器弹药,但是却无法满足需求,阎锡山心中也是非常着急,在阎锡山任命李志坚为太原兵工厂帮办之后,知道阎锡山的心思,李志坚除了关注山西实业公司的各个厂子的建设外,其余时间主要放在了兵工厂的重建上。
由于在1930年10月之后拆解太原兵工厂时原有的技术骨干都保留了下来,原有的厂房也还在,在设备重新到位后,重建的速度非常快。
这次太原兵工厂的建设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产炸药,称为壬申化学厂,另一部分生产成品的军械弹药,称为壬申制造厂。
壬申化学厂已经复产生产炸药,但是壬申制造厂还没能完全恢复,为了降低影响,保持低调,阎锡山将壬申制造厂又分为几个厂,一厂成产火炮,二厂生产炮弹和炸弹,三厂生产步枪,四厂生产步枪子弹,五厂生产机关枪、六厂生产冲锋枪。
生产炮弹、子弹的两个分厂已经恢复生产,几个枪厂也已经开始部分复产,但是生产的还是1930年前的生产的型号,在李志坚看来,太原兵工厂生产的冲锋枪的性能差强人意,枪管的性能并不可靠,且外形看起来就缺乏工业的质感,非常的粗糙;生产的仿制38年式重机枪的枪身也太高,并且还非常重,在机动和保护射击手方面都有重大缺陷,不过这个时代国内使用的重机枪都有这个毛病,另一款主流的重机枪,即仿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也有同样的问题。而炮厂还不能复产,原因在于一是高性能的低碳炼钢高炉还没能完全建起来,炮钢的性能难以符合要求,二是制作膛线的设备还没有衔接好,无法制造出合格的炮管来。
为了制造出更好的钢材,这个需要更好的设备,同时选出的铁矿石要品味比较高,含硫量要小,炼钢用的煤的含硫量也要尽量比较小,这种选矿设备暂时没有进口过,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李志坚只能求助于在山西的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