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绸缪(1 / 2)
阎锡山将在太原的亲信全部召集在一起,商议起对日军潜在的下一次大规模进攻的应对方案。
现在中央军已经基本撤离,阎锡山知道现在的情形,中央军未必会再像之前几次会战那样,派出精锐来支援山西。
事急则从权,事缓则周延,阎锡山想听听众人的意见,并且让众人心里有个底。
原本在这种会上,阎锡山会优先询问杨爱源、赵戴文、王靖国、李志坚这些虑事周全、谋事有方的人的意见,不过现在他准备培养其他将领,让更多的大将成长起来,就改变了以往的议事方式,让以往不怎么发言的人先说。他发现如果让杨爱源、李志坚等人先说的话,后面的人很难再补充什么有力的意见,长此以往之下,很多人都不再费心思考,就是听别人说。
这对于阎锡山掌握其他人的心理,和让这些人成长都不利。他现在想重点培养赵承绶和陈长捷,这两人作战比较勇猛,但是谋划并非其所长,在这种会议上发言不多,他也在尽量培养他们的这方面能力。
阎锡山在说完会议的主要的议题后,首先点名陈长捷问道:“介山(陈长捷的字),你有什么意见?”
陈长捷最近经常被阎锡山首先提名问询意见,所以日常中也开始注意思考一些原本不愿意思考的问题,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的层次自然也就上去了。
“阎公,如果日军再次派大军而来,我认为在张家口设置第一道防线,赵司令先进行抵挡,挡上一阵子,然后就放日军通过。
我们集团军主力作为二线,继续在忻口防线驻防,忻口有地利,已经挡住了日军三次,这次一定也能挡住。
赵司令的部队就在日军到忻口的这段空间里在日军后面袭扰。现在从张家口到忻口的纵深更大,可以给日军造成的杀伤也会更大。”
陈长捷的这个方案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少人都在点头。忻口的地利加上坚固的国防工事给了晋绥军很大的信心。
阎锡山听完后也跟着点了点头,不过没有继续问陈长捷,转向了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印甫,你的意见呢?”
“俺认为介山的方案很具有可行性,张家口现在也建了一些国防工事,应该可以抵挡一阵子,先杀一杀鬼子的锐气,不过需要阎公同意19军伺机退往忻口,加上在忻口一线的兵力密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