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章 回京(1 / 2)

加入书签

大街小巷的儒生看到官府贴出的告示,个个都是两眼放光,他们科举了多次都没有考取任何的功名。

结果官府居然告诉他们,现在他们不需要考取功名,只需要经过官府的检测,认识很多字就可以开办学堂,然后发放银两。

每一座县城当中都会有官府开办的学堂,然后这些儒生只需要通过考试便可进入其中成为老师。

然后每个月就可以领到半两银子的报酬。

一时之间吸引了不少人报名。

大量儒生选择成为老师,随后开始进行教书育人。

一个学堂基本上能有二三十个老师。

这些老师每天只需要带着学生认认字,他们就可以拿到工钱,这个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太容易不过了,一时之间有不少儒生都选择报名。

他们基本上都是寒门学子,家中甚至可能都已经快没有米下锅,一个两个全部都来到了官府这里准备进行测试。

经过一番审核过后,基本上没有什么门槛的这个职位很快便被大量的儒生给抢光,每一个县城都是空前的火爆,那些没有抢到的则是懊恼不已。

李济世听着自己手下的汇报,脸上止不住的露出了笑容,他这一次就是要给百姓谋福利,要给那些儒生谋福利。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逐渐变得强盛,那自然要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

现在百姓迷信神明这种事情还是太多了,他也没有办法去处理这种事情,毕竟百姓现在连读书认字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很多的道理。

如果强行推行无神论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一些暴民给推翻。

大量的学堂开始运行起来,主要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农民进去听课。

这些农民想要进去听课首先需要获得一个资质,那就是必须要有五亩地耕种完毕。

如果是家中的孩童来听的话,也必须要有五亩地,耕种完毕才有资格进入到学堂当中。

如此一来便是为了避免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故意来这里蹭饭,然后什么活都不干,这样的人对于社会来说就是毒瘤,他们只会空耗资源。

必须要在田间地头进行耕种,并且有官府认证,已经耕种完成。

这种课堂只会在农闲的时候开设。

在农忙的时候,这种课堂是不允许众人来参加的,因为农民可以说是当今国之根本。

如果所有农民全部都来上课,并且领取这些免费的粮食,那谁去种地呢?

这可以有效的避免那些懒汉专门来这里蹭吃蹭喝。

很快学堂便已经开始开办了起来,大量的百姓和农民纷纷涌入到学堂当中,虽然百姓现在过的日子还不至于直接饿死,但是能领到免费的吃食总归是好的。

这些进入学堂的人当中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孩童。

家人都想让这些孩子有出息,所以就把他们都送到了学堂当中,对于各种学习也是有年龄要求的。

如果仅仅只是识字的话,无论多大年纪都可以。

可是如果想要当官或者想要学习物理化学这种理科之类的东西就必须要在十六岁以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