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章 最伟大的改革家商君(1 / 2)

加入书签

理智如警钟般在孙传庭心中敲响,警示他这话题已然踏入危险的区域,不宜再深入探讨。

然而,有关天下皇朝根源以及历经数千年的制度变迁,他虽知晓一些,却并未深入钻研。

此刻,听着孙熙的讲解,好奇心如同被点燃的火苗,在心底悄然蹿升。

孙传庭双唇微微张开,似要开口说些什么,可转瞬又紧紧闭上,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微微侧身,目光不自觉地落在船舷边那缓缓流淌的河水上,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满是纠结与期待。

他也迫切地想听一听,这天下皇朝的根源,究竟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孙熙已然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

说到激动之处,他双眼炯炯有神,仿若燃烧着两簇炽热的火焰,完全顾不得孙传庭此刻的复杂心情。

孙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凝视着面前那略显陈旧的船舱,声音低沉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只有愚民,远远不够。”

“愚民是为了降低成本,但百姓之中到底还是有聪明人。即便是普通人,也有识破皇朝谎言的那一天。”

“比如,国君的财富取自百姓。”

“将税收藏在物价里虽然能隐瞒一时,但瞒不过聪明人,也瞒不过经常接触此类的人。”

“国家与百姓,终究是对立的关系。”

“百姓强大,则国家想要掠夺百姓就变得困难了。”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这便是商君的核心思想之一。”

孙熙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重重地砸在船舱内的空气中。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弱民?”

“限制百姓的武器,让百姓没有反抗的能力。”

“限制百姓的集结,让百姓无法威胁到国君。”

“限制宗族的产生,让国内没有可以威胁到官僚集团的势力。”

“限制百姓的移民,让百姓无法逃离掌控,从而为国君创造更多财富。”

“限制百姓的学习,让百姓只能学习技术,为皇朝创造财富。但绝不能允许他们聚众商讨国事,议论国事,更不能让他们学习治国方面的书籍。”

“只有使人民愚昧无知、朴实忠厚,拥有生存的技能创造财富,但又不懂治国管理之道,百姓才能继续为君主创造财富,但又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

“如此,国家就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也会更加牢固。”

孙传庭听闻,瞳孔猛地紧缩,心脏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

他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那喉咙干涩得仿佛要冒烟。

听到这番话,他的脑海中如走马灯般闪过大明皇朝的一些政策,那些平日里看似平常的政令,此刻在孙熙的剖析下,竟显露出一些别样的深意。

但!

他猛地甩了甩头,试图将这些可怕的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只是,孙熙可不在乎他内心的挣扎。

孙熙深吸了口气,一把抓起自己那宝贝酒葫芦,“咕咚咕咚”地狠狠地灌了一口酒。

随后,他冷笑着说道:“有了愚民和弱民的手段,依旧远远不够。商君故而又提出了疲民之策。”

他将酒葫芦重重地放在甲板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所谓疲民之策,便是要为民寻事,使百姓疲于奔命,不得消停,为了生存消耗所有精力,无暇顾及他事。”

孙熙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仿佛在讲述一个黑暗的故事。

“农耕虽然困苦,但依旧要受限于时节,昼夜,终归是会让百姓有空闲之时。”

“有了空闲的时候,他们便可能会思考。思考,则会明事理。明事理,则可能洞悉自己的苦难根源。”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葫芦,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故而,商君提出,要通过让百姓不停的征战、服徭役等劳苦的工作,让百姓为了生活奔波辛劳,消耗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其他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便于统治。”

“如此一来,愚民,弱民,疲民,天下百姓已经很难有反抗的能力。”

“到了这一步,商君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孙熙微微眯起眼睛,郑重道:“怎么才能加强统治,让百姓心甘情愿为朝廷效力,为君主抛头颅洒热血?”

“只是垄断资源,便足够了吗?不够,远远不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