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二章 和战两难(2 / 2)

加入书签

唐彬猝然警醒,深深的吸了口气:“公子,招降匈奴事关重大,刘渊在朝廷做质子多年,先帝待他也不薄,最后还是复叛了,如果真要招降他,先不说朝中非议,成与不成还在两可之间,就算办成了,谁能保证刘渊不会再次起兵叛乱?到那时,公子你可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杨柯感激对唐彬说:“儒宗兄,我们是经过患难的生死弟兄,所以我在你面前才畅所欲言。自古以来,中原朝廷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事实也是如此,异族从来都是势穷来投,中原有了动荡就起兵造反,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异族的不臣之心到底是少数人的野心所决定的,还是他们千千万万的子民从骨子里就喜欢打仗?”

唐彬笑道:“不管是我们中原百姓,还是异族百姓,哪个人天生就喜欢打打杀杀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们不过是历朝历代有野心、有权势欲的帝王将相的工具罢了。”

“我的想法和儒宗兄一模一样,但还有一个根子上的问题,如果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就容易被人蛊惑和利用,换言之,如果百姓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就算有人想利用他们,甚至是强迫他们拿起刀枪、走向战场,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匈奴族人之所以不断在边关袭扰,原因很简单,朝廷对他们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你越是不消停,我就越是不和你开展边贸,中原物产富饶,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匈奴就不一样了,别的不说,食盐、粮食、蔬菜、茶叶,他们一样都没有,如果再遇上灾年,牲畜大批死亡,又没有这些物资储备,他们除了进中原来抢夺,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靠抢的法子虽然无本万利,可谁算过这背后的一本账,那一条条人命难道就不是本钱?”杨柯说到这里,从随身那一摞厚厚的文札中翻出了一本,打开来继续说道:“当时我和老夫子、黑七一行到离石,每到一地,我就和这些匈奴的百姓、族领聊天,寻访他们的疾苦,内迁的匈奴人无地无产,寄人篱下还受到豪强官吏压迫,游牧在草原上的匈奴人也不愿意无故生事,他们最怕的就是遇上雪灾年景,一个部族成千上万的牲畜不到几天可以冻死十去七、武眼中的另类,必然会被所有人斥责和反对。”唐彬叹了口气:“公子,连日来你是太过劳累了,你还是好好休息一下吧,先别想那么多了。”

杨柯默然的点点头:“你也早点休息吧。”

营帐外一片静谧,偶有战马嘶鸣和夜巡兵卒的低语之声传来,回到寝帐的杨柯在心事重重之中上了军榻,连日来的奔波忙碌,累积的疲劳如同一记闷棍,一下将他打入了沉沉的梦魇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