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节能犯的错都犯了,再续(2 / 2)

加入书签

当年的其它诸子百家学说流派也有伦理纲常的规定,比如墨家,只不过孔夫子是专门拿道德、礼说事的学派,其它学派,人家基本都是偏重务实的,讲究研究和推广与当时社会最需要最有用的学说和知识。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这其中,道家是研究自然规律的,本质是属于科学,只是那时人类愚昧迷信搞歪了方向,让后世以为道家就是修仙的迷信派。专门耍嘴务虚的纵横家,那也是培养外交官的学派,是当时众多诸侯国的混乱时期国与国之间利害纷争中不可缺少的政治人才。

外国没有孔夫子,没有儒家,难道人家就不懂伦理纲常了?

外国的文明发展得更先进,吊打了中国上百年,到赵岳穿越前还照样活得比中国人不知舒坦得意多少倍......

孔老夫子活着的时候,名声就已经不小了,

毕竟,道德高尚美好,谁不喜欢,但他的成就在当时就不值一提了。

在生产力低下得吓死人,野兽纵横,还有严重的兵灾战乱随时国破家亡的时期,人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生存如何强大,国家也是如此,道德什么的是次要的,甚至完全可忽略的事情。

那时候,道德高尚的人,常常活得更困苦甚至死得更快。现在也是。

有个故事很有意思。

夫子的故乡鲁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至少是五强之一,是周王朝的本家,也是众诸侯国中最守周礼乐的诸侯国,有一次打仗,开战了,鲁公站在战车上挥剑大喊弟兄们冲啊,杀光这些不自量力的小b崽子,然而,将士们却不战一轰而逃.......

鲁公气得要死,要杀光敢逃跑的。

孔夫子就问将士,你们是将士,打仗是职责,为什么要弃战而逃啊?这不对这个。

将士们就说,若战死了,家有老父双亲恐无人奉养,要回家尽孝。

夫子就点头赞叹,大善。

孝为人伦第一要则,为尽孝而逃跑,这不能算罪过,甚至相反,是应该赞美的高贵品行。

反正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崇尚周礼的鲁国也是当时唯一愿意接纳夫子学说的诸侯国,夫子因此还混了个官,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诛了侵犯他学说利益的少正卯,总算过了把官瘾,然后,讲儒的大国鲁国,也可说是鲁民族,就成了战国初期最先灭亡的诸侯国。

那时,秦国还仅仅是西荒的小国,虽已经露出强霸之势,但尚且不足道。

以儒治国在那时就已经证明了治内貌似不错,大家都友善有礼,多好啊,而对外就是渣的亡国灭种祸根本质。

在赵岳看来,夫子的真正珍贵之处,也是最大的贡献是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夫子教条中最宝贵最伟大的是”有教无类,因才施教“明基础。

这种入侵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轻松有力得不能再轻松有力了。

我们能成为唯一不倒的红色政权不是没有精神基础原因的。

中国人真的很温顺善良胆小听话好摆弄。

儒教太成功了。

儒教绑架的政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求人们一直老实窝在那愚昧无知任劳任怨的当牛做马,让能读得起书的爷家族爷阶层和极少数贫贱却天才的能补充进来壮大儒教的孩子出头,当更高等更体面的爷,一辈辈享受万众供养敬仰爷下去。

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挑战权威与不公,以及打破教条的开拓创新勇气、精神和能力。

中国人的灵魂里横着教条,哪怕儒教政权早倒台了,还搞过批孔,孔孟教条已经消失在生活中了,甚至消失在人们日常的意识中了,但在几千年教条社会中形成的教条习惯意识基因也始终无形的横在中国人的灵魂中,锁着人的创新能力。

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时也好,富裕进步了也好,从不乏智商奇高也有活力的人才,却就是没有科技伟人出现,始终只能听说了外国人又发现了什么新科技领域新知识点,才哦,跟着去学习去研究、追赶、拓展,不能自己发现新领域,精神上无形中横着个说不清道不明却就是有这么个事的教条天花板,怕是个根本原因。

赵岳欣慰的是,这个时空有他在,他重新创立了中华民族,能从根本上铲除儒教绑架政权对民族的灵魂之害,还一个真正有朝气有勇气更有能力开拓创新并引领世界的世上最伟大最强大可畏的新中华民族。

中国人再也不用无奈承受一朝朝统治者嘴上说着为国为民仁义实际只为他自己那一小撮人的私利肆意愚弄吸血.......

这个世界的划时代伟大科学家都会是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的。

.................

正公度的演讲,说得亢奋激情忘我,挥洒自如,精彩纷呈,天花乱坠。

捧哏喝彩的也配合得不错,声势太感人也太骇人........

赵岳一行始终不吱一声,听着孔圣被吹捧到天上,似乎只能默默承受这种道义谴责,无言以对,完全处于挨打中。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