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七五章 封赏(1 / 2)

加入书签

“一国之强,在于国土辽阔,坐拥海内之地,四夷宾服,万邦来朝。126shu 这才是泱泱大国的强盛之气。故而莫看安西之地远离中原,但却是我大唐在西域诸国眼中的依靠。刚才有人说了,我大唐需得在安西镇驻扎重兵保护西域诸国。没错,这便是我大国必需要做的事情。天下归心万国来朝,凭的是什么?凭的是我大唐的强盛足以给这些小国以足够的威慑和保护。凭的是他们臣服我大唐而我大唐有绝对的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凭的是宇内最强之国的实力。”李林甫侃侃而道,话语中满是自豪之意。

群臣纷纷点头,为李林甫之言激发了胸中身为唐人的自豪和激动。玄宗面带微笑也缓缓点头。

李林甫续道:“再者说,安西镇是我大唐国土,一个强大的国家的标志是什么?那便是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每一寸国土。不但要保护国土,还要开疆拓土,让我大唐的疆域蔓延到天边。若以安西远离中原便不管不问的话,那我大唐还有今日的威望么?恰因安西镇远离中原,故而才需要良将驻扎,而高仙芝便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不仅让安西镇固若金汤,而且在几年时间里开疆拓土让西域小国臣服,大大扬我大唐之威,这是极为重要也是极难做到的事情。毕竟朝廷并不能给予及时的支援。”

“说的很是啊,安西那么远,什么都要靠自己,没点本事可不行啊。”

“是啊,这高仙芝确实有些本事。他的前面三任安西节度使都没干成的事情都被他干成了。确实有些门道。”

“……”

群臣低声嗡嗡议论着,对着高仙芝指指点点。高仙芝倒有些窘迫,被当朝右相在大殿上如此夸奖,还当着陛下的面,这让高仙芝有些不知所措。

李林甫继续道:“以上说的这些如果你们还不明白的话,我便说些你们都能听明白的。简单而言,吐蕃突厥契丹是我大唐的劲敌。蛮夷之族觊觎我大唐之心不死。这其中最大的敌人其实便是吐蕃国。安西镇存在的战略意义便是在吐蕃国的腹背插上了一把刀。而这把刀还不时的在剜吐蕃人的肉。原本西域诸国都是依附于吐蕃国的,现在他们都转而投向我大唐的怀抱,这给吐蕃人是多么大的打击。吐蕃国再也不能从这些小国获取兵马和物资的支援,他们的国力也自衰弱了。此消彼长,这道理大伙儿都该能听的明白了。”

群臣纷纷点头,这道理并不难懂,安西镇在吐蕃西边的拓展其实等于在吐蕃的后院放武官职的区别,正二品的职位便已经是同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并列了。而六部尚书的官职只是正三品上而已,比之王源还差了一级。高仙芝也是官职直线飙升,虽然他是正三品上的冠军大将军,但之前高仙芝还只是个三品下的归德将军,这次连跳三级不说,还被授了县候爵位,有了食邑。这已经是超出高仙芝的意料之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