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冥冥之中(2 / 2)
这一个马上被否决了,传说中这块宝石是镶嵌在一座神像上的,而喜欢戴宝石的神像,应该是一座佛像,他们继续向下看。
又注意到了莲花寺,它位于德里东南部,又名巴哈伊灵曦堂,是全球各地七座巴哈伊灵曦堂中最新的一座。因外貌酷似一朵半开的莲花而得名,和悉尼歌剧院有异曲同工之处。整个寺庙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有三层花瓣组成,底座边上巧妙的设计了9个连环清水池。它完成于1986年,作为印度次大陆的总堂。自1986年12月开放到2002年,德里灵曦庙已经吸引了超过5000万名游客,使之成为世界上被访问次数最多的建筑物之一,超过了埃菲尔铁塔和泰姬陵。
这是一座有名的寺庙,但也不符合条件,因为它完成于1986年,太新了。接下来他们又比较了印度教湿婆神庙、大涅槃寺、拉曼达寺等等,但都被一一否决,忽然,林萧眼前出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神庙,与他在梦中看到的一模一样。他十分激动,伸手一指,说道:“就在这里。”
这座神庙是位于喀拉拉邦的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
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的真正起源已无从考证,但有很多相关的传说,其中一个最为著名:一位圣人向神祈祷,希望见到佛祖一面。神于是化身为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吞下了用于拜祭的圣物。圣人生气地追赶男孩,男孩躲到了一棵大树下。大树倒下,并变为一个巨大形态的毗湿奴神。圣人认出了毗湿奴神,恳求他变小点,到正常人的3倍就行了。毗湿奴神缩小后,告诉圣人,以后朝拜他必须经过3道门:第一道门供奉湿婆神,第二道门通往毗湿奴神肚脐上的莲花,第三道门后面是毗湿奴神的脚,这只脚可以带领信徒们走向神的救赎。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正是依照这道神谕建造的。
公元8世纪时,统治喀拉拉地区的是哲罗王朝,当时流传下来的民歌和史诗都记录了这座神庙。神庙的门塔很有特点,它是在1566年建造的,共有7层、30多米高。
到18世纪,喀拉拉地区南部出现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勇士瓦尔玛,他率军击败当时该地区的几个土邦王,建立起了强大的特拉凡科王国。与其他国王相比,瓦尔玛深谙统治之道,他运用印度教教义,推广“君权神授”理念,于1750年重建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并以该神庙作为王国精神文明的中心,后人将其尊称为大君瓦尔玛。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看起来很不起眼,哈曼不屑一顾地说:“这座庙也太小了吧,我看它未必有这块宝石值钱呢?”
利马也不看好,问林萧说:“你为什么认为是这里呢?”林萧知道自己今天说的话是很让他们难以理解的,但他还是说了实话:“我在梦中到过这里。”利马和哈曼不出意外地笑了笑,虽然没有刚才那么肆无忌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