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冰火两重天(1 / 2)
第二天的韩国媒体对全北现代的批判犹如狂风暴雨一般。
赛季初的巨大投入,比赛前的信誓旦旦,结果在对手投入上战略收缩的时候,还是不能取胜,到了比赛的末端,居然还被压着打,那俱乐部赛季初花大价钱准备的两套阵容有什么意义?
对全北现代的口诛笔伐到了晚上隔开,只要眼睛没问题,中国队的训练情况可以看的一清二楚,更别说球场的一边还有一个小山坡,站在山坡上对于中国队的训练内容更是一览无余。
中国队训练的时候,至少有十家以上的韩国媒体到场大喇喇的竖起了摄像机,这些影像资料百分之百的会被韩国足协拿走去研究。
在双方这种明争暗斗中,北.京时间9月1日19:00点,比赛正式打响。
当首发名单公布的时候,佩兰的安排让人大吃一惊,因为不管是球员选择还是可能搭配的阵型真心是让人看不懂。
与绝大部分的中国球迷一样,此时的张升对拿到的手的首发名单也是一头雾水,因为从球员的选择来看,李云,冯晓庭,张林鹏,马永利加上舒俊,然后还包括郑志,多达六名可以打后卫的球员首发。
“这是要打五后卫?”,张升非常的惊讶,因为佩兰自从开始执教中国队后,虽然战术不停的变,入选的球员多如过江之鲫,但是就从来没有打过五后卫,在如此重要的比赛前选择这么大幅度的变阵,后果还真不好说啊。
而在中场方面,丁怀翌和徐明宇没有进入首发,上的是防守更积极,攻守更平衡的林峰,在锋线上,赛前呼声很高的吴磊被邹维佳顶替,显然佩兰的打算是先在锋线上把球拿稳了再组织进攻。
比赛正式开始后,中国队5-3-2的阵型就非常的明显了,郑志的位置和俱乐部一样,是后腰。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全力防守的中国队。
双方主教练的排兵布阵决定了比赛后场上的形势,整个阵型回缩的很深的中国队被压在了半场,基本上过不去。
赛前备战时,国内最大的体育大数据公司--龙腾集团关联企业--江软科技旗下的江龙数据就通过韩国队主教练施蒂利克执教以来的29场比赛的数据做出了分析和预测。
这些数据张升通过德国的关系,交到了江龙数据的首席情报分析师,德国足球名宿--马特乌斯的手里,委托他做了一份分析报告。
马特乌斯很明确的提出,鉴于韩国队与捷克这样的欧洲强队对抗都能保证每15分钟70次以上的平均传球次数,70%以上的运动战攻势来自于边路,逼抢施压的热力图区域集中在前场两侧,可以说他们的优势就是传控压迫加边路快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