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74.第572章 原装货(2 / 2)

加入书签

孟大师笑道:“哪里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大画家的,都是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成就名声。临摹别人的画,一来是学习技法,侧重临摹的过程。二来为保存、修复、展览、出售而取得复制品,侧重临摹的结果。因此,临摹品有商品性质。它流传于世又产生了伪作和赝作等复杂问题。在世界各国,临摹一直是学习古典书法或绘画技法,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原来是这样!”周瑄影听明白了,“所以这一幅画,是某个大画家的临摹作品?”

孟大师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那是谁临摹的呢?”周瑄影继续问道。

这时候,茶馆的掌柜亲自端了茶壶和茶叶上来,听他们这么说,也来了兴趣:“孟老,你又帮别人鉴定古画吗?”

“帮忙鉴定是真,画却不是古画。”孟大师笑道,“这人仿的是石涛,石涛的名气想必你们都清楚了。那你们知道,谁是最喜欢仿石涛画作的吗?”

“张大千!”茶馆的掌柜立即脱口而出道,眼睛都瞪大了:“难道这是张大千的真迹?”

孟大师见唐晨和周瑄影有点吃惊,解释道:“别看他开着茶馆,其实他也是个古玩爱好者,只可惜……”

茶馆掌柜苦笑道:“只可惜我天份有限,怎么都学不会。但对于一些典故,还是知道的。就拿张大千来说,很多人都以为张大千是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画坛巨擎,饮誉海内外。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位艺术巨匠,竟是仿摹名作、绘制赝品的高手。而且他成名之初,被人们称奇的不是创作的作品,而是他摹仿明末清初画家石涛而作的赝品。张大千自嘲地说自己是个用纸用笔的骗子。他仿石涛画的赝品其神韵、表现手法、构图特点,惟妙惟肖,与真迹毫无二致,活脱脱‘石涛复生’。他这种恶作剧,不知使多少著名的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上当。

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张大千,在画坛上还是个无名的‘后生小子’。当时北方最有名望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收藏的名画在中国北方首屈一指,又是一言九鼎的鉴赏权威。有一次,他刚刚搜求到一册石涛画页,视为精品,贵若掌珠。他喜不自禁,特地设下宴席,邀请艺林名家到家中饮酒赏画。被邀请的名家有王雪涛、陈师曾、徐燕孙等人。张大千对石涛的画向来喜爱,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径直赶到陈家向陈半丁请教,要看他收藏的石涛画册,一饱眼福。陈半丁对这年纪轻轻的不速之客自然没怎么放在眼里,叫他等客来齐后一起观看。

等陈家的客厅里应邀的嘉宾到齐了,陈半丁命仆人将画册取出,接着在明亮的灯光下展开。顿时,客厅里满是赞叹声。陈半丁手摸下巴,矜持而立。客人的赞叹,实际上是对他的画册鉴赏力的肯定。张大千踮起脚尖,朝桌上的画册一瞥。“卟哧”笑出声来。众宾对他的无礼举动很不高兴,纷纷投来责备的目光。陈半丁问他‘有何赐教’。他说:‘原来是这个册子呀,我早知道了。’陈半丁不信,他无法想象这么名贵的画册怎么会让一个无名小卒轻易见到。张大千立即说出第一页画的什么,第二页画的什么,第三页画的……题的什么款,钤的什么印。陈半丁和客人一边翻看一边对照,越看越惊奇。果然这画册的内容与张大千所说毫无二致。陈半丁百思不得其解,问:‘这画册你收藏过吗?’张大千得意地说:‘我哪里买得起这价值连城的画册!这是我画的。’陈半丁愣了半晌,接着板起脸责怪年轻人说话不诚实。张大千拿起笔,当场仿画了一幅石涛的画,令陈半丁和众宾客目瞪口呆。

这件事不仅令陈半丁尴尬得难以下台,连在场的所有名家脸上都不好看。堂堂中国北方画坛权威,竟被一个无名小辈开了一个大玩笑。”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