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覃专家(1 / 2)
看似老实憨厚的人撒起谎来更具有迷惑性,不过凭借敏锐的职业素养,林佳还是能够判断出,王建勋关于铜香炉来历的说辞不可能是真的。
首先,打扮成不懂行的土里土气乡下人满街兜售所谓古董者比比皆是。虽不能说满大街都有,但想要找出十来个一都不费事。
其次,看热闹原是国民的本性,别说围观卖古董的,即便你往大街上一站,哪怕只是盯着一面墙看上一会,定然也会有不少好奇心强的人围上来想要弄个究竟。
所以,不论你怎么问王建勋,他都可以用“不认识”、“没记住”、“忘记了”等话来搪塞你,还拿他毫无办法。
不过,王建勋说送给了堂弟王建功,并被王建功卖掉的话,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毕竟王建勋已经被关押许久,应该早已熟悉警方的办案程序,知道接下来肯定会去找王建功对证,所以他心里清楚想在这上面撒谎很容易被拆穿。
让林佳心头一动的是,王建勋最后那句关于“二五眼”的看似随意的话。
.5万(所谓出售铜香炉的乡下人)——5万(王建勋)——8万(周伟)——15万(阮福淳)。
的确,在这三次价差越来越悬殊的交易中,究竟谁才是二五眼呢?
虽然周伟经营古董的时间不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其敢于从一位人民教师突然辞职转行做古董生意的决定来看,肯定在古董鉴别方面有独到之处。不然,在到处充满陷阱的古董市场中想要赚钱根本就不可能。而且,从他建立的古董档案中所记载的,短短时间内就做成了两百多宗生意的事实也可以看出,周伟应该不是那个“二五眼”。
既然周伟不是,那么他愿意花八万买走王建勋口中最多值五万的铜香炉的行为,是不是可以说明真正的“二五眼”应该是王建勋,或者是王建勋口中所谓的“行家”呢?
还有阮福淳,以高于周伟进价近两倍的价格买走铜香炉,是他真不懂行,与王建勋一样也是个“二五眼”,还是另有深意?
没有再继续审问看似憨厚老实的王建勋,林佳首先要做两件事。其一是请真正的行家鉴定一下那只铜香炉究竟值多少钱。其二,正面接触王建功以证实王建勋的说辞,并详细询问他卖给周伟的经过。
与崔露怡驱车先来到市公安局借走作为徐忠良杀死吕庆元物证之一的铜香炉,之后又赶往市博物馆,请馆中资深古董专家对那只铜香炉进行了鉴定。
“这应该是清晚期仿制的一只‘宣德炉’。不过,虽说是仿制品,但不论工艺还是品相都相当不错。按照时下的市面价估算,其价格应该在8~10万元之间。”
市博物馆专家的鉴定,等于是肯定了林佳之前的判断,周伟不是“二五眼”。
如此一来,不仅王建勋是他自己口中所谓的“二五眼”,以十五万元买走的阮福淳也应该是了。
至此,林佳不得不在心里再次问自己一句:两人是真正的“二五眼”,还是别有用意?尤其是身为珠宝商人的阮福淳,更值得林佳怀疑。
作为一名从事珠宝生意的成功商人,即便不懂古董,可是多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也不会让他轻易出手购买自己不了解真伪的古董。尤其是在穆启雄的供词中,当初阮福淳就是以“二五眼”的面目出现,一次次给从他那里购买古董的穆启雄以甜头,才最终一步步把穆启雄拉进去的。
难道在这只铜香炉上,阮福淳又是在故伎重演?
可是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想把周伟也拉下水吗?
同时,林佳也要在王建勋身上打个问号。先不论铜香炉的真正来历,以王建勋多年来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卖银行客户资料的手段和心机分析,他怎么可能会把原本值十来万的铜香炉误当作只值五万块,不仅不当回事,甚而至于随手送人呢?
离开博物馆后,林佳和崔露怡来到王建功的工作单位,通过其单位领导把他叫到了会议室内。
“王建功?”
“是。”
“不用紧张,我们是想了解你堂兄王建勋的一些情况。希望你能积极配合我们。”
“我会的。”
眉眼中王建功和王建勋的确有些相似之处。不过,从王建功的长相上看,要比给人憨厚老实感觉的王建勋更精明一些。
“你堂兄说曾经送给过你一只铜香炉?”
“是的。”
“那只铜香炉是你堂兄从哪里得到的?”
“他说是有一次值晚班的时候,无意中以.5万元从一位乡下人手中购买的。”
“后来你们是不是请人专门鉴定过?”
林佳的这句问话看似平常,其中却是隐含了一丝机巧。她没有问“王建勋是不是”,而是问“你们是不是”。
果然王建功闻言就回答道:“是啊。”
“也就是说,对铜香炉进行鉴定的时候你也在场?”
“嗯……在。”
“是从哪里请来的专家?”
“是我堂兄请的,他说是市博物馆的专家。”
“是你堂兄说是博物馆的专家,还是那位专家自称来自市博物馆?”
“是我堂兄说的。”
“那人叫什么名字?”
“名字我不知道,只记得应该姓秦(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