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2章:波罗的海之虎(2 / 2)

加入书签

korps)前往爱沙尼亚援战,最终令苏俄政府在1920年2月2日与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苏俄“无保留地承认爱沙尼亚的独立,并自动地永远放弃俄国……对爱沙尼亚人民和领土所持有的主权权利”。

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势力范围。

爱沙尼亚位于东海岸,面积45227平方公里,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相邻,北邻芬兰湾,与芬兰隔海相望,西南濒里加湾,边界线长1445公里,海岸线长3794公里。

爱沙尼亚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冬季平均气温7℃,夏季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爱沙尼亚淡水资源丰富,截止2013年拥有大小河流7000多条,其中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16条。主要河流有沃安都河(162公里)、帕尔努河(144公里)、帕尔特萨马河(135公里)等,但由于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发电潜能低。

最大湖泊是与俄罗斯交接的楚德湖,总面积3555平方公里,为欧洲第四大湖,其中爱沙尼亚拥有的水域面积为1529平方公里。第二大湖泊为沃尔茨湖,水域面积271公里。

全国水域总面积2840平方公里。

时区……

东2区,采用夏时制,冬季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夏季晚5小时。

这里,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油页岩(探明的储藏量约60亿吨)、磷矿(储量约40亿吨),石灰岩等。森林面积211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森林蓄积量409亿立方米,人均木材拥有量达178立方米。

生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9月26日公布了其首个空气质量数据库,爱沙尼亚在空气质量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名列第一。该数据库包括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近11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这些城市包括首都城市和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

森林……

爱沙尼亚森林覆盖率高达48,超过半数仍处于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得非常好。

境内湖泊、沼泽众多,森林、沼泽、湖泊、河流几百年来按照自身的速度演变,极少有人为的干涉。

爱沙尼亚统计局2014年1月公布了独立以来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全国总人口1312000人,其中拥有爱沙尼亚籍人口为110万。

此次人口普查比200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减少75816人,下降55。总人口中,男性60万人,占比464,女性694万人,占比536。民族构成:爱沙尼亚族占687,俄罗斯族占248,其他民族占49,不明国籍人口占15。

爱沙尼亚人宗教信仰不强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数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会。俄罗斯人信东正教。源于古代拜物教的宗教传统也有一定的保留。

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