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06.第706章 中国和日本的溯源(2 / 2)

加入书签

将棋的始祖是印度的恰图兰卡,主流观点认为从东南亚传入,过去从中国传来的说法也曾盛行,但是现代象棋的定型比现代日本将棋还要晚,并且缺乏史料记载,所以现在一般都认为是从东南亚直接传入,演变成与平安将棋,之后分支成小将棋、中将棋、大将棋、大大将棋、天竺大将棋、摩诃大大将棋、泰将棋、大局将棋等诸多日本将棋前身,传说再由后奈良天皇改良小将棋,最终在江户初期大桥宗桂去除棋子醉象,确定将棋规则,正式定型了现在流行的日本将棋。近年来经过考古发现,将棋从东南亚传入一说得到了证实。大约在公元500年左右,恰图兰卡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和日本,分别形成了两种棋种。朝鲜象棋和中国象棋极其神似,日本将棋和恰图兰比较接近,和象棋差异较大,也是这个原因。去年在日本出云挖出了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将棋,也证明了早期将棋和恰图兰卡以及东南亚的一些象棋棋种很接近,特别是泰国象棋。现在日本将棋联盟也认可了这一说法。泰国象棋与将棋有四点共同点:一、都是把兵卒提前一横列,二、升级线都提前,三、兵的升级都是将棋子翻面,四、东南亚各国象棋的『象』与将棋的『银将』走法一样。

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将棋所反映的是日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棋子也有升变,说明了日本人认为,只要努力就算一个小小的步兵只要努力也能成为耀眼的金将,就算普通人也有成为王侯将相的可能。而打入的规则,则是人才活用的表现,比起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屠杀俘虏,将棋的规则才更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

象棋艺术是中国先哲在象数易学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智能竞技运动,其艺术内涵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完美,是任何其它艺术载体无可比拟的,正因其如此,它才能够风靡全世界。

象棋艺术作为反映客观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艺术载体,它必须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世界各地的社会体制、军事斗争、思想意识和生产力状况差别很大,象棋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也必须要发生相应的演变,因而世界上衍生出了许多棋种,国际象棋、日本将棋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棋盘:中国唐代象棋的棋盘是由64个黑白相间的小方格组成的,象征阴阳文化的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国际象棋、蒙古象棋、东南亚各国象棋均直接继承64卦象棋的棋盘,至今仍无改进。而日本将棋根据中国宋代流行的象戏,将棋盘扩大到9x9的81格,但棋子仍在小方格内运动,而不是象中国象棋走横直线交叉点。棋子造型:中国唐代象棋的棋子是立体象形制品,象征当时军事战争中的不同兵种。国际象棋、蒙古象棋、东南亚各国象棋均继承了64卦象棋的立体象形棋子,但在棋子造型方面,根据各地的情况分别作了不同改进。如蒙古象棋将刻成塔,象刻成骆驼或熊;国际象棋将改成国王,仕改成王后;泰国、爪哇等地把车改成船,卒改成贝,有些地方把卒刻成猴子等。立体棋子的象征意义一目了然,能够突破语言和文字的障碍,更易于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中国象棋、日本将棋的棋子由立体象形制品减化为平面汉字,结果,中国象棋很难突破华人圈,日本将棋的地方性特征更为明显。从面向世界的角度看,立体象形棋子更具优势。

兵种设计:中国唐代象棋是六个兵种,国际象棋、蒙古象棋、东南亚各国象棋均继承了这六个兵种,但在名称上分别作了不同改进。只有日本将棋将中国象棋的六或七个兵种增加到化艺术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棋类艺术对社会意识的影响分析,中国象棋应该取消塞象眼和蹩马脚。中国象棋所有兵种的规则均是固定的,在兵卒上反映得更为明显。国际象棋、日本将棋、蒙古象棋、东南亚各国象棋均有“兵卒升格”的规则,特别是日本将棋,八个兵种竟然有六个兵种可以升变,充分反映了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是世界社会制度的普遍原则,只有中国施行的是极为严格的等级特权管理体制。随着世界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象棋增加“兵卒升格”已经成为象棋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