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89.第789章(2 / 2)

加入书签

现在是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很多孩子也是沉迷于电脑、游戏机等科技产品之中,会下象棋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现在也是生活节奏十分快的浮躁年代,大人们整天为生活或工作而奔波,也难有闲情逸致静下心来约一两个知己好友对弈几盘。然而,我真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把中国这些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中国的孩子们重新拾起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大人们也能够忙里偷闲,找三五好友对弈几局,陶冶情操、放松身心,重新领略先人们的智慧,感受对弈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其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由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在其中。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既无大小,又无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者,空目也,意即活动空间,且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这体现着一个思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地盘,用当今流行用语言之,就是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而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成片棋子虽“人”多势众,但若无气眼,也绝难存活;个体棋子形单影只,不足挂齿,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围棋似乎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形成之前的产物,群体力量大于个体,个体联合起来就产生力量;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而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炮、兵(卒)等七种。功能各异,贵贱不一。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价值大有区别。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化体系贱视苍生的生动体现。

对比之下,国际象棋中虽然也有兵卒若干,但本领较之中国象棋之同类为大,且一旦冲到底线,则摇身变后,法力无边,给予下层人士以安慰和希望。两种文化之间理念的差异不言自明。

就产生时间而言,围棋必早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至少还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而围棋和象棋就是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的结晶。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