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书院开张(2 / 2)
三人对视一眼,曹德舜说道:“没问题,现在七海公司是事业初创时期,需要海量的钱财,不分红是必须的。我们曹家还有一些余钱,过几天我都运过来,交给崔贤弟使用。”
王明峻也表态:“我和曹兄想的一样,我回去之后,会动员家族的全部力量,向蜀地渗透。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我们的事业才是现在大家奋斗的目标啊!”
梁大官人点点头:“二位说的很对,我根本就不管这些事情。我主要的精力,就是照顾好学堂里的孩子们。其它狗屁倒灶的事情,我一概不予理会。”
兄弟们都很感动,在赵子重的带领下,向着三人鞠躬致谢。
三人急忙起身回礼,扰攘了一会之后,大家纷纷坐下来。
赵子重对鲍里斯说道:“你明天就开始让参谋部制定计划,然后挑选人员,组织培训工作,准备向蜀地渗透。”
鲍里斯心领神会,点头答应下来。
赵子重又对崔道述说道:“老七,参谋部的人是见不得光的,你们商务部的人就是明面上的力量了。你要抽调人手,然后和王兄的家人配合,在蜀地的主要城市设立商栈。”
崔道述答应下来:“我会和王兄配合好的,请大家放心吧。”
赵子重见主要事情都讨论的差不多了,就对曹德舜说道:
“曹兄,书院已经建成了,你看什么时候举行开业仪式啊?”
曹德舜笑着说道:“什么日期无所谓,你们定就好。”
赵子重想想说道:“那就定在腊月初八行不行?”
大家都纷纷表示同意,梁大官人说道:“腊八是个好日子,就这么定了吧。”
-------------------------
----------------------------------------
转眼就到了腊月初八,中午时分,山谷深处的书院大门前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挤满了前来观礼的人们。
赵子重和曹德舜、王明峻、梁大官人、章仁逊、崔老夫人走向大门,大家一起动手,拉动绳子,把遮盖在牌匾上面的红绸扯了下来。
牌匾上面镌刻着“七海书院”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本来赵子重想以曹用贤的名字来命名书院,可曹德舜却变卦了,坚决不同意。后来只有用曹德舜的提议,把书院命名为“七海书院”。
揭匾仪式过后,大家一拥而入,开始参观书院。
经过宽敞的操场之后,大家来到了教学区域。这里分成了若干个班级,来自于金陵的书生们编成了三个班级,室韦青年和胡一刀等书院的大孩子编成一个班级。另外参谋部的几个参谋和护卫队里表现出色的队员们编成了一个班级。
各间教室里传出来琅琅的读书声,梁大官人捋着胡须,欣慰的说道:“曹兄,你和王兄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啊!估计几年过后,这里就会为七海公司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了。”
曹德舜谦逊道:“哪里,哪里,我们和赵先生兄弟,还有你梁兄比起来,还是差远了。我们只是修建了一座书院而已。最多也就能照顾几百人。而赵先生兄弟,现在已经收留了一万多流民,还有一千多孤儿,这才是了不起的事情呢。”
崔老夫人对崔道述说道:“述儿,娘亲今天看到书院的盛况,心里感慨万千。你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聚集天下英才而育之。他早就想办一座书院了,可是造化弄人,你父亲去世的早,这个心愿没有达成。现在曹先生和王先生建了这样一所书院,我们崔家也不能旁观。你把我家的库房清点一下,留下一点钱财,其余的都送到书院来吧。”
赵子重急忙说道:“义母,这可不行啊!您家里的钱财,我们绝对不能要啊!”
崔老夫人摇摇头:“我们崔家一直在安享富贵,现在道述有能力赚取钱财,而宏业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依靠这两个男子,以后肯定是吃穿不愁了。多余的钱财与其放在库房里,还不如用在书院上面呢。其实钱财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我一个半截身子入土之人,还要那么多钱财做什么?”
赵子重有些无奈,崔道述也开口说道:“大兄,现在我崔家的烈酒作坊,还有在江浙一带的茶园,都是日进斗金的好生意。所以我崔家根本就不缺钱,母亲把库房里的钱财捐出去,我估计很快库房就又填满了。你就收下母亲的一份心意吧。”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