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家里的消息(2 / 2)

加入书签

杜大雷点点头:“辛苦你了,我们歇一会就去。”

过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休息好了,就起身出了酒楼,往开封府走去。

赵光义书房,杜大雷向赵光义介绍了崔道述。

赵光义打量着这个文质彬彬的公子哥,暗自点点头,看来这个崔道述绝对是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普通的商人啊!他举手投足之间贵气十足,又十分的符合礼仪规范,清河崔氏千年的传承,果然是底蕴十足啊!

“崔公子不必多礼,大家都坐吧。”

众人坐下之后,杜大雷开口说道:“府尹大人,我七弟这次来,带来了订单上的一部分军械,差不多有订单的二成吧,明天就可以运进城来,请你派人接收吧。”

赵光义十分高兴,又觉得很意外:“杜先生,这才一个月,你们就运来了军械,这么短的时间,你们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能保证军械的品质吗?”

杜大雷笑了:“您不用担心,这些军械都是我们的库存,质量绝对没有问题。明天你接收之后,派人检验一下质量吧。”

赵光义这才放下心来,“那就有劳二位了,明天把军械运进汴梁城吧。”

于是赵光义放松下来,和二人愉快的闲聊起来。

杜大雷满嘴跑火车,开始天南海北的胡扯起来,又给赵光义和李继隆讲起了万里之外西方的风土人情,把二人唬的不要不要的。

东拉西扯了一个多时辰,杜大雷和崔道述才告辞出来。

第二天中午,大家把军械运进了城,交给了赵光义。

赵光义急切的让手下把军械清点完毕后,就派人去检验军械的质量了。

三天之后,赵光义把二人找到开封府衙,热情的招待了他们。

“二位,这批军械的品质非常好,禁军的将军和士卒都很满意。为了得到这批军械,几个禁军的将领差点就大打出手,后来闹到了皇兄那里,被皇兄狠狠的骂了一顿,他们才老实下来,哈哈。”

崔道述微笑着说道:“您满意就好,我们绝对不会用伪劣的军械糊弄客户的。那样的生意是不会长久做下去的,您说是不是啊?”

赵光义点点头:“崔公子雅量高致,本官十分敬佩。那剩下的军械,什么时候能运来啊?”

崔道述暗自盘算了一下,开口说道:“府尹大人,三个月左右吧,不会超过四个月,剩下的军械就会送过来了。”

赵光义算了算,“这样吧,如果你们能在八月之前把剩下的军械送过来,大宋就再下一批订单,数量就翻倍吧。嗯,你们把军械运到扬州交接即可,就不用运到汴梁了。反正两淮的秋税九月就要开始收了,到时就用这些钱,来付你们的货款吧。”

崔道述和杜大雷对视一眼,都明白了赵光义的用意。看来年底之时,大宋就要对后蜀动手了。

这些军械完全没有必要运到开封来,那样太麻烦了。如果运到扬州,就可以沿着长江顺流直上湖北,到时大宋的军队在湖北换装就行,马上就能进攻后蜀了。

崔道述想起来,后世的大宋只用了六十多天的时间,就灭掉了后蜀,蜀主孟昶出降,大宋可是在蜀地发了大财,金银财宝,军械粮食,足够大宋打好几场大的战役了。

如果大宋能得到朐山岛的军械,绝对会如虎添翼,估计会更轻松的拿下后蜀的,这样对于天下大势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呢?

赵光义见崔道述低头思忖着,显然是盘算着军械能不能按时交货,就慢悠悠的品尝着茶水,也不急于催他。

过了一会,崔道述抬头说道:“府尹大人,完全没有问题,十一月之前,我们肯定会按时交货的。”

赵光义很高兴:“不错,不错,本官代表大宋朝廷,多谢崔公子和杜先生了。”

杜大雷和崔道述急忙站起来,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和赵光义又敲定了一些细节问题,二人就告辞出来了。

马车里,杜大雷问道:“老七,我们这样支持大宋,会不会对我们不利啊?”

“老杜,我仔细想过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现阶段的目标,是在海上争雄,不会深入大陆和大宋竞争的。况且给他们一些冷兵器,大宋也不会翻起什么风浪来。毕竟我们以后会向*方向发展的,你是不知道,老魏现在已经开始带人开始研究火枪和火炮了。估计过不了几年,我们的军队就会变成纯粹的*部队了。”

杜大雷不禁咋舌:“老魏也太拼了吧?他又要大炼钢铁,又要发展工业,现在又开始研究*了,他身体能受得了吗?不会累坏了吧?”

崔道述摇摇头:“我们劝他也不听啊!他说时不我待,一定要早日研究出火枪和火炮,早点装备护卫队啊。”

“那你就让阿妹管管他,别让他累着了。”

崔道述苦笑:“阿妹在台湾玩的十分开心,他们两个各忙各的,谁都不管谁啊。”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