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岁(2 / 2)

加入书签

廊桥之畔其实就是一座巨大的亭子,到了冬天用铺满彩绘的木板档上,再在亭中放上一个巨大的碳盆,上面照着铁笼子便是一个暖阁,不过现在的设计很巧妙,小块的玻璃组的窗户取代了彩绘的木板,既能保暖又能看到窗外的景色。

因为赵祯极其讨厌分餐而食,这场家宴又灭有那么多规矩,便在一张大圆桌上吃饭,所有的家人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顿饭,聊聊天,直到天明岂不更好?

暖亭的前面已经布置好了舞台,这是宫中内侍和宫女表演的地方,也算是每年宫中的习俗,教坊司的官妓早已被赵祯打发了,罪官不连累女眷已经成了大宋的规定。

这在朝臣们眼中便是仁政的体现,当然大不赦之罪依旧是要三族,九族同罪的,这是为了震慑。

皇后一再缩减宫人的数量,并且把教坊司的乐者,歌者,舞者用来训练宫人,这就是相当不错的手段,同样得到了朝臣的赞许,尤其是三司的包拯,为他剩下一笔宫中的开支,大赞皇后的“持家有度”。

天家的吃食当然要比宫外精致的多,赵祯的御厨可都是蔡记一等一的大师傅,术业有专攻,即便是赵祯最先用蔡记推广铁锅炒菜,水平也不及真正的厨子。

宋人又爱在嘴上抓挠,原本各色的糕点和砂锅已经是登峰造极,花样百出,再加上烤鸭和烤肉,以及各种炒菜之后,现在大宋的美食堪比满汉全席了。

羊肉是清贵的食材,自然少不了,炭静,但不表示她不在乎,金发碧眼的她在宫中是显得那么的另类,只能努力的让自己融入天家的规矩之中。

赵祯和王语嫣几乎同时翻了个白眼,赵祯笑骂道:“你这小女女整天想的什么?除非你嫁人,否则哪也去不了!”

王语嫣更是伸手戳了一下她的脑门:“就算是嫁人也得三日一回,否则大娘娘就把苏轼的腿打断!”

“包括第三条腿!”

赵祯悄悄的补充一句,引得妃嫔和赵昀哈哈大笑,只有灵儿和赵旭两人慕名奇妙…………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