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百四十七 破茧重生 1(2 / 2)

加入书签

“这座破败的城市还是有不停的惊喜给我们呢。看样子这里已经被破坏的时间很久了,都不知道是谁把这里破坏成这个样子。那些防护用的屏蔽材料可是当时地球上最高端的科技,是大灾难过后,地球打破国界共享的唯一物资,耐腐蚀抗划伤,阻火熔点最大...还能自我修复。可是你们看这个新城里的防护屏障,有的是从根底上破的,这也就破坏了这种原料的主体构造,没有了最底下的滋养,防护屏障就会变得酥脆,就像是一个骨头里流失了钙质的生物,已经是不健康的了。按照最初的计算和论证,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埋下这种可以缓慢生长的物质所打的地基深度,不亚于建造一座五十层的高楼,现在的人类和其它生物哪个有这样的技术和时间,重新挖开防护屏障的地基。”

“人类和其它生物都做不到的事情,那还不是有植物的吗。”

“什么,纪薇,你不是说的这些胳膊粗细的大树吧?”

“除此之外,你们还能找到别的论证吗。我想由于地壳的运动,这里原来的地貌被掩埋了,幸存的人类便在这里建造了新城,但是植物的韧性和瞬间隔绝了空气的植物其实并没有死掉。根据洪荒里的考证,植物也有逐渐适应环境的本能,过了很久之后,深埋于底下的植物破茧而出了。”

“于是,防护屏障就被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给破坏掉了。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情景。”

纪薇的说法叫大家找不出反驳的地方,人类百年的努力,几代人的工作,许许多多人类的牺牲建造的新城,却不堪植物的一击。

来到了这栋死气沉沉的大楼里,还看得出人类匆忙离开的痕迹。一个个卧室里,还有没来得及收拾的被褥,衣柜里还有悬挂的衣服,也有吃了一半的膏状食物。这里和李博他们的那个新城,生活的模式应该是一样的,或许整个地球上的新城,生活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吃的是机器合成的食物,穿的是合成的材料制作的衣服,唯一没有多大变化的就是居住的习惯。一样的高楼一样的格局。

房间里的尘埃并不是很厚,这个也叫纪薇她们略微吃惊的地方。按理说这里的人类离开的时间很久了,可是这里的情景就和主人离开不过几个月的相同。

“有植物就是好啊,外面的尘埃大部分都被植物给消化掉了。植物的生存能力要高于人类,工作能力也要好于人类。我们还不是一般的弱,植物动物都可以在辐射中顽强的生存下来,只有人类把自己屏蔽起来的生活着。”

“这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人类能够泠鸢与别种生物的本事。”

“还是人类自我消亡的开始。我们休息一下,就去寻找这里幸存的人类吧,也不知道他们都躲藏到了什么地方。”

“如果还有幸存的人类数量也不会很多,回到地下掩体的可能性会很大。”

“还是把那群生物的头找来详细的问问吧。”

“这里的人类藏到了哪里,我们也是不知道的。忽然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听我们的先祖说,那个时候,人类和我们经常的互相残杀,死的最多的当然是我们。他们有会冒火的武器,也有大刀斧头,尖利的木棍,我们的很多同伴都被这些武器给杀死了,也都被送机一个很大的机器里,然后那个大机器里吐出食物,供那些人类食用。那个时候,我们先祖的食物也是少的可怜,又被人类不停的残杀,于是我们就破坏掉了那个大机器。原本我们还以为会死掉很多的同伴,都是挑选的老弱去的,等到那里的人类累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强壮的在过去,没想到看守那个大机器的都是铁家伙,我们往它们的身上浇了一泡尿水,它们就都坏掉了。大机器被我们给弄坏了,里面的食物也被我们给吃掉了。然后,我们就藏了起来,害怕人类疯狂的报复,可是我们躲了没几天,派出去的回来说,整个城里一个人类都没有了。从那个时候起,这个城市就成了我们的乐园。其实也很好啊,原来的那些人类看见了小树苗就要拔掉的,现在好了,能发芽的地方,大树小树都长起来了,这里又快成了我们先祖说的地方了。”

“你们的先祖原本就是生活在大森林里的?”

“是啊,听我们的先祖说,它们生活的地方树木很高很粗,还有很多的藤蔓组成了蜜蜜的网,森林里面还有很多的花草和空中飞翔的鸟儿。外面的人类都是很少进来的,躲进来的都是我们的同类,到了这里它们就安全了。直到那一阵子,地在不停的抖动,大树都被弄到了,倒下的大树砸死了我们很多,最后到底怎么样了,我们的先祖也是不知道了。不过我们的先祖是一群熊类,它们醒来的时候,还是被深埋在地下的。”

“你们的先祖被深埋了都没有死掉吗?”新欢新晴不解的问道。

“有树洞房子呀。你连这个也不知道,我们还以为你们一定是知道的,你们两个和我们的气息差不多一样,只是我们还分辨不出来你们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

“我们两个自己也是不知道的,我们来自你们先祖的那个时代。”

“那你们两个也和我们的先祖没法比,你们两个连我们的语言也不会说,还一点都听不懂。”

“那是因为我们是人类啊。”

“该不是人类和我们先祖一起繁育的后代吧,我们的先祖怎么想的,繁育出这样蠢笨的后代来。”几个生物低声的嚎叫着,这句话千禧千宝没有翻译给大家,后来只说给了纪薇一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