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章 兽人踪迹(2 / 2)

加入书签

靖安、是燕国最富庶之地,也是燕国的产粮主要地区,农业极其发达,也是唯一没有遭受战乱之地,司空大人及其拥护者竭尽再此,司空属于保王派,一直在为老国王可以重返做着积极的准备。

“司空大人!邢台太守石大人送来密函。”管家呈上来一份密函后退出了书房。

“学生石旺海叩拜!今有武功城崛起于护国公府封邑,旬日间吞并木桥、原野、泗州,拥兵二十余万,威胁我部安全,还请老师做主示下。”

“向其示好!能拉拢则拉拢。不为我用,也不与其为敌,保持中立!静观其变!”司空大人马上书写了一封密函交由管家派府上的门客,连夜送了出去。

这些信件一来一回就迎来了十月中旬,天气开始转冷,农户们开始进入农闲时节,但是圣盔城的农户们则热火朝天的耕种着温室大棚,整个圣盔城境内(木桥、原野、泗州)十余万顷的土地变成了温室大棚种植区,里面还有水产养殖业掺杂在其中,有的甚至耕种上了花卉,这也侧面说明了圣盔城境内的百姓已经基本摆脱饥饿了。

岳阳城的长史宋善,奉张国忠之命出使圣盔城,试着跟这个年轻的上位者沟通有无,看看在哪里领域可以开展合作。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彻底改变了宋善的想法,这哪里是什么宋善的民间组织?这分明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社会分化清晰,律法严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财富高速流通周转的新社会业态!周围的这城池,甚至是整个燕国,不!赵、晋、魏、韩等等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有这种能力,这四座城市,假以时日,必将成为这片大陆顶尖的存在。

他从来没见过如此繁华的商业形式,从朝着圣盔城前进,这一路上越接近圣盔城,路上的行人,商队越多,进入圣盔城境内之后更是成倍的增长,路上还有很多巨型四轮、六轮、八轮的马车,有的载人,有的载货,还有这路面!马车行驶在上面一点都不颠簸,而且速度飞快,本来需要五天的路程,居然走了不到三天就完成了,而且还不是刻意赶路的情况下。漫山遍野的“玻璃大棚”甚是壮观,宋善的队伍路过的时候,正好看见农民收获了蔬菜,成车的拉往城市,臃肿的车身,可以看得出来,车体是做了保温的,农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一问才知道,这一车蔬菜,可以顶得上夏天三车的利润,累点也开心。这一路给宋善的感觉是震撼的,岳阳的百姓基本上还在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这里的百姓已经开始种植蔬菜,而不是粮食作物,说明什么?这里百姓的富庶,是岳阳不敢想象的。

“大人!快看!圣盔城到了!”赶车仆人大喊道。这一路上仆人的惊叫声就没有停下过,宋善已经基本免疫了,但还是起身探出车身外看着,不由就愣住了,只见生平仅见的巨大城墙,厚重的落在了他的眼前,厚重的城墙想着左右两边无限延长出去,隐约可见城墙上有一队队的士兵再上面巡逻,不时还有马车在城墙上面经过。巨大的城门都赶上岳阳的城墙那么高了,旁边各有两个副门,此时都打开着,左边两个城门副门是出行的队伍,右边的两个副门是进城的队伍,一进一出都排满了行人、商队、车辆。门口列队守卫的士兵,居然不上前一一检查,而是在感觉可疑的车辆才会进行抽样检查,这些士兵是真的在认认真真的检查,而不是趁机克扣卡要,他就亲眼看见一个商人偷偷的在把钱往士兵的手里塞,而士兵则义正严辞的拒绝了他。这时他的护卫将军派出一员小将前去通报岳阳的使者到了,可否安排进城的通道,这要是排队进城,还不知道排到什么时候,因为这队伍实在是太长了,好多都是白天进城办事采购,晚上出城,他们这是赶上晚高峰了。

等了许久小将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说道:“将军,这里的守卫太不懂规矩了,居然让我们排队进城!”

将军刚要动怒,宋善就挥了挥手,让他先行退下说道:“贤侄!切勿动怒!入乡随俗吧!”原来随同护卫的校尉将军是张国忠的儿子,岳阳城校尉:张家义!

“是!叔父!侄儿这就安排!”说完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下去安排队伍。

经过尽半个时辰的排队,队伍才驶入了副城门,来到近处,越发的觉得圣盔城的城墙是多么的高大,人是多么的渺小,宋善不经意的想着,如此巨城!是如何建成的?圣盔城的主干道也是一样的宽阔,可以并排行驶十六辆马车也不嫌拥挤,左右都是军事禁区,有非常显眼的标示,守城当值的军队在此进进出出的忙碌着,再往里行进才是民事区域,接着是商业区,左右两边都是人来人往的商铺,非常的整齐,偶尔也有行脚的商贩,贩卖自家的物件。街上很多人骑着一个奇怪的东西一蹬就走了,很是方便还可以托着一些简单的货物,还有一些三个轮子的“车子”上面拉了更多的货物,匆匆而过,张家义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