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第3章 东归洛阳(2 / 2)

加入书签

“董公不必菲薄,小子非嫡子,庶出。主母不喜,正值边郡纷乱,就愤而从军,追慕卫、霍之故事,欲求封狼居胥之功。”周澈道。这当然是原主人的记忆。

“真英雄出少年,壮士也!”董卓起身抚掌赞扬。

“惭愧、惭愧。”周澈汗颜。

“那今后有何打算。”董卓问道。

“欲归洛阳。”

“不留下来?”董卓凝眉。

“蒙董公厚爱,吾本张然明将军麾下军佐部曲,没有将军调令,不敢逾越转投,况且张将军,带我部甚厚,吾不可叛之。”周澈解释道。张然明就是--张奂,字然明。

“既然有这忠义之心,我就不强留了。正好有一批首级要运送进京报捷,以贺新皇登基,如今道路纷乱,盗贼出没,孤身行路危险,你就跟着报捷队伍进京吧。你退下吧。”董卓挥手道。

“诺,拜别董公!”周澈行礼退出营帐。

在门口周澈撞见了那个之前打掉他馒头的军官,“兀那大汉,你唤何名。”

“张掖,郭汜。”那军官道。

“我记着你了!汝南,周澈。”周澈“回敬”道。

“好,我等你来雪辱。”郭汜哈哈大笑。

次日,周澈换了一身新的皮甲后,腰跨环首刀,显得英武俊气,就这样和三百人的报捷队伍出发去洛阳。

经过两个月的路途,终于到达了洛阳。

五更两点,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神都洛阳城楼中钟楼,就开始向全城报晓了。

激昂的鼓声从皇宫正门向四面钱,把那大袖一撸,端起大碗蹲到路边填他的五脏庙去了。

门坊大门口,等着出门的百姓们已经聚集了一大群,因为迟迟不见坊丁来开坊门,有人忍不住冲进街鼓亭,迫不及待地敲起了“咚咚鼓”,两个今日当值的坊丁姗姗来迟,正肩并肩地走在坊中的十字大街上。

坊门一开,“轰”地一下,早就等不急的百姓们一拥而出,提筐的、挑担的、推车的、牵骡的……

周澈和几名兵卒站在门口来不及走开,就像风中的两棵芦苇般,被人群冲得东倒西歪。等到聚集在坊门前的人都走光了,周澈向手下打招呼:“去吃汤面么?”

“头请客当然去。”几名手下道。

周澈和手下便向面摊儿处走去。

端着汤碗蹲在路边的食客们看见他来了,纷纷热情地同他打招呼:“周屯长,早啊!”

时光如梭,已然是建宁元年。这是东都洛阳的一个早晨,

也是周澈回到洛阳最安逸的一个早晨!

面摊处,那大姑娘给周澈麻利地盛了一碗面,还没加佐料呢,就有一个清朗的声音道:“旭姊,先给小弟盛一碗吧,多放些辣子油,小弟这肚皮都快要饿瘪了。”

那大姑娘一听声音就晓得是谁来了,她头也不抬,便娇嗔道:“阿瞒!你这臭小子,晚点儿吃又饿不死你,偏赶人多的时候来给姐姐添乱,饿死鬼投胎怎的。再说你家金山银山的,家里庖厨手艺比姐姐高超。”

周澈闻言望去,只瞧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官宦少年在和那面摊大姑娘打趣。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