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第299章 安抚决策(2 / 2)
“为什么不能议论?”小肃说道:“万一哪天主公变成封疆大吏,主公一高兴让俺们外放,至少是个县令、县尉,岂能不通政事?侍卫主公也好,跟随主公出征也好,都是为了增长见闻,为将来协助主公做准备。唉,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轻侠们一边咒骂着这见鬼的天气,一边七嘴景之治’,充盈无比,才允诺了那次内迁。可是现在朝廷不比孝武皇帝之时啊。”
徐圭摆摆手。“无妨,是我问你的,出了事,自有我担着。”
周澈笑笑。他不清楚徐圭在打什么主意,但是既然他说了这句话,那他就可以放心说了,沉吟了片刻,未答反问:“不知徐君以为,朝廷会将东瓯君臣迁到何处?”
徐圭盯着火,眼中闪着晦涩不明的光:“君以为呢?”
“若不意外,应该是两淮左右,也有可能是徐州广陵附近。”
徐圭眼神微缩,不置可否:“这样妥不妥?”
“不妥。”周澈毫不犹豫的说道。
徐圭有些意外,瞟了他一眼,又收回目光,嘴角挑了挑:“为什么?”
“有两个地方不妥。”周澈取过一只干净的酒杯,倒了一点酒,将酒杯洗了一下,倒掉,又倒了大半杯酒,递到徐圭手中,他犹豫了片刻,接在手中,呷了一口,满意的点点头。
周澈这才说道:“第一点不妥,山越多次出兵,甚至不惜骚扰会稽,为的就是吞并东瓯地。为了阻止他们,朝廷才命我持节出征。徐君运筹帷幄之中,将士效命疆场之上,才算击退山越。现在却将东瓯内迁,无异于将东瓯之地拱手相让。徐君,你说咱们的功劳在哪里?”
徐圭一动不动,手中的酒杯却晃了一下,几滴酒从杯子里溅出来,落入火中,嗤嗤作响。
“再者,徐州也好,淮南也罢,兼并成风,无数百姓已经濒临破产。东瓯几十万人迁过去,哪来的土地分给他们?若连土地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能保证他们安居乐业?”
徐圭的鼻子吸了吸,吸了一口气,又慢慢的吐了出来。
“那依君之见,又当如何?”
周澈再次露出苦笑之色,徐圭见了,笑道:“无妨,只是闲聊而已,出于你口,入于我耳,没人会外传。你们也记住了啊,听听就算了,千万不要外传,以免给周君带来不便。”
在去东冶的路上,周澈听朱治讲了不少事,特别是关于东南一带的。再加上他对历史的了解,在这一类问题上,他有着比徐圭更深远的见解。
“既然徐君一番盛情,我就说了,如果说错了,还请徐君指教。”周澈客气了两句,又给徐圭添了一些酒:“与其让东瓯内迁,不如移民镇边。将江淮地区的失地百姓迁到东瓯、山越、会稽,鼓励他们开发荒地。”
“移民镇边?”徐圭愣住了,直勾勾的看着周澈,眼眯微缩,充满了疑惑和惊讶:“你…怎么会想到这个计划,是哪位高人指点过你?”
周澈笑了:“徐君也觉得这是可行之策吗?”
徐圭发觉自己失态,连忙收回目光,掩饰的笑了两声:“此策的确可行,不过…时机未到。周君,你有见识,只是还欠些阅历,再过几年,你就会明白了。”
周澈不卑不亢,微微欠身:“多谢徐君指点。”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