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第565章 郡守征书邀部曲 内应汇报捕刘辟(2 / 2)
桓玄没有停马,对他点头示意,驱骑直过。
城门口,又碰上了周鼎。
安成县城防不足,周、刘、陈诸氏已答应县令派本族子弟、宾客协防。周家负责的是城西。
他问了桓玄作甚去后,自信地说道:“你只管去,县里有我在,必固守金汤。平舆若遭贼围,我会带兵相救。”
桓玄不久前才对县令说:安成若遭贼,他会带兵来救。殊未料尚未出城,这话就被周鼎几乎原封不动地送还回来。也是有趣。看着周鼎斗志昂扬、精神焕发的样子,桓玄也为他高兴,说道:“有君在安成,我在平舆没有担忧了。”
出了县城,桓玄召来两个部曲,说道:“你们即刻去颍川阳城铁官,告诉郭强、蒋虎、夏章,就说汝南太守召我入郡了。让他们密切关注颍川波才。”
今天早上,在遣人去接宾客家眷的同时,桓玄还派了几个人去阳城,通知郭强等人,告诉他们太平道就要反了,命他们立刻动手,清除铁官隐患。并令他们,等到黄巾军起后,可寻机带铁官徒、奴支援汝南。
现在,他被太守召入郡府,这个计划也要相应地做出一些调整。
这两个部曲接令,桓玄吩咐许仲额外拨出两匹好马给他俩,一人两马,马歇人不歇,奔往阳城去了。
所谓兵贵神速,一路上桓玄担心昨晚在安成的动静,刘辟是不是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极有可能会提前发动。在这样一个时刻,时间就是生命。稍有耽搁,可能就会落在刘家兄弟的后边。事不宜迟,桓玄传下令去,迎风冒雪,奔赴平舆。
因为不清楚刘辟现下的位置,为避免半路受到埋伏,韦强带了一队人在前开道,南凌押后。桓玄、李钟、周涌等坐镇中军。
一路行去,沿途各乡似与往日并无不同,但若细细观察,又会发现分明透着诡异。
路上看到的多是老弱,青壮少了许多。
安成县界内的诸乡亭部接到了县里的警告,一片风声鹤唳。路过的乡寺、亭舍前聚集了很多本地大姓的子弟、宾客,见到桓玄一行五百余步骑驰骋而过,分别露出了惶恐、戒备等等各种不安的神色。大部分的寺、亭前都有官吏的身影,也有两三个亭舍前只有大姓子弟、宾客聚集,却无吏员影踪。想来,应是亭长、亭父、亭卒害怕乱起,弃亭逃跑了。
对此,桓玄亦无可奈何。他总不能舍下平舆、安成不管,来管这几个小小的亭部。
值得庆幸的是,路上没有遇到截击,入夜,到了平舆。
平舆和安成一样,今天一天都没开城门。
桓玄上前,叫开了城门。
城头上一队队郡卒高举火把、披挂齐全,执着兵器,在什长、伍长的带领下,紧张地来回巡逻。时闻铠甲撞击之声,在雪夜里清脆响亮。
放了他们一行人入城后,城门缓缓地关闭。城外空旷,落雪明澈,城内屋宅遮蔽,月光黯淡。荀贞有个错觉,觉得好像被一只猛兽吞入了腹中。他摇了摇头,把这错觉丢掉。
来迎接桓玄的是郡主薄王澜,他小心翼翼地看着他脸色,说道:“桓君,去郡府吧?”
“主簿请先行。”
不但城上有郡卒巡逻,街道上也有兵卒巡逻。
从城门到郡府,不短不长的一截路上,接连碰到了七瀚等宾客、里民,并及周涌、李钟,由那个轻侠引路,出城疾行,冒着夜雪,向南奔行了二十多里,遥见前方田野之间矗立着一座沟深垒高的大庄。
引路的轻侠指着说道:“小人查访多日,今天上午终从刘辟家的一个大奴那里探听出他们就藏身此庄。本想当即去安成报与君知道的,谁知郡里却关闭了城门,还好,太守召君来了,没有耽搁太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辟兄弟那么多人,不可能把行踪隐藏得密不透风。何况这告密的大奴是他家里的人,“内贼”最难防。
桓玄勒住马,叫郡卒整队,排在前头。周氏门下的轻侠、里民今天累得不轻,先不用他们上阵,留在后头休息。
周涌说道:“此庄刁斗森严,占地甚广。刘辟预谋多年,庄中想必人马不少,强攻不易。以我之见,不如攻心为上。”
“愿闻其详。”
周涌低声说了几句,桓玄、李钟拍手笑道:“妙计也。”
桓玄便依他计策,令郡卒远远地砍倒几棵大树,作为攻打庄门的用具,抬着树干,伏低身子,潜行到庄外护城河边。庄上有人巡逻,眼尖的看见了郡卒,高声大叫。叫声未落,骤见远处无数人从雪地、田野、丘陵间冒出身形来,尽敲击兵器,齐声大呼:“周皓粼在此”。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