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第569章 众人心忧战事焦 少年不知滋味愁(2 / 2)
桓玄闻言后对袁尧说道:“刀枪无眼,小孩子在城上太危险了。不如把他们赶回家去罢!”
“要能把他们赶回去,我早把他们赶回去了!”
“叫他们的家长来,把他们领回去。”
“说来你或许不信,这周祈的母亲却是支持他来应募,说‘吾儿虽小,亦是男子,他既有志报效国家,欲提三尺剑为府君杀贼,我做母亲的岂能阻拦?’她一个做母亲的都这样说了,我还怎么赶他们回去呢?”
陈佑、王澜等初次听到这个故事,啧啧称奇。
陈佑笑道:“有奇母乃有奇儿!疼爱子女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而周祈之母为了大义竟却能割舍舔犊之情,舍得让小儿提剑杀贼,可谓奇母了,难怪有此奇儿。”
王澜奉承太守:“明府自至本郡,向以倡导忠孝为己任。去年大旱,明府一卷《孝经》引来今春瑞雪,如今治下又有此奇母,此皆明府之功也。”
经过这么多天的愁闷担忧,太守难得的露出了一点真心的笑容,说道:“没有想到郡中还有此等奇母、奇儿!愧煞七尺丈夫。我要大力地表彰他们。伯舜啊,你抽个空,代表我去周祈家探望一下周母,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不管是缺粮少钱也好,不管是别的什么也好,只要是周母提出来的,都答应她!”
袁尧应诺。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桓玄知道再叫周祈他们回家已是不可能了。
他落后了几步,示意随行在后的任义过来,低声说道:“去把阿秩、阿序他俩找来,叫他俩看着周祈,他的父亲跟随主公北征,他家就他一个独苗,不要让他去危险的地方。”
任义没有多问,恭谨领命,转身去了。
周祈和他的朋友们搬着一个盛满箭矢的竹箱,将之送上城头,下来时与桓玄等擦肩而过。他们兴高采烈的,要是不知道的,只从他们脸上断难看出他们此时正被“妖贼”围困在城中。
桓玄摇了摇头,心道:“少年不知愁滋味。”握住佩刀的刀柄,免得刀鞘总是打在甲衣上,紧走几步,追赶太守等人。
周祈看到了他,停下说笑,张大了嘴,满脸吃惊的表情,很快又变成了类似仰慕的模样,拽了拽仍在唾沫四溅说些什么的同伴,小声说了句话。
桓玄是上城,在斜坡的右边;周祈他们是下城,在斜坡的左边,相距不太远,听见了他说的话:“那不是郡兵曹椽桓君么?好个周皓粼旧部!刚在城外,他好生勇武!”
桓玄瞧着他仰慕、敬畏的眼神,忽然觉得有点好笑。旋即他微微向周祈点了下头,冲他笑了一笑。周祈没料到他会主动示意,顿时激动的涨红了脸,手足无措。
等走过去后,桓玄听见周祈的同伴埋怨他:“桓君向你示意,你为何毫无反应?”
周祈懊恼地说道:“唉,唉,我没想到啊!”
可桓玄已经登上城头,太守等已复又站回早前的原位,临城观敌,他快步走过去,正要开口打招呼,守卒中起了一阵骚乱。
有人叫道:“妖贼要攻城了!”
黄巾军的这次起事本来就很仓促,起事后又直接就来攻打平舆了,没甚攻城器械,没有巢车、没有壕桥,也没有攻城车,只临时赶制了几架浮桥、云梯。与之相应的,汝南承平已久,平舆城上原先的那些守城用具,要么早被拆掉了,要么年久失修,不能用了,也没甚防守器械。
汝南和黄巾军间的第一场攻守城战,就在这么一个“你缺我也短”的状态下拉开了序幕。
桓玄、太守等人所在的位置是东城墙,黄巾军首先进攻的也是东城墙。
袁尧嘿然,说道:“桓兵曹才突袭归来未久,刘辟就组织人众攻打咱们这面的城墙。他这明显是想对你还以颜色啊。桓君!”
周涌接口说道:“不如说他是想报杀弟之仇。”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