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章 军人和官家(四)(2 / 2)

加入书签

以前的时候,熊尚书也不是没用过土茅坑,他夫人也有马桶。不过是用了半年的抽水马桶,用了两三年的自来水,熊尚书发现他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

现在这么虚弱,不是因为鞍马劳顿,也不是因为伤心过度。完全是因为熊尚书回故乡的时候没考虑到杭州与故乡的巨大差距。回到杭州,几服药下肚,病就了起色。让熊裳给赵官家大唱赞歌,他做不出来。不过让熊裳在回家的事情上骂赵官家,他也做不出来。

李伯玉错误的理解了熊裳的沉默,他继续说道:“熊尚书,你可知官家要强推致仕制度?”

“嗯。有人给我讲了。”熊裳应道。

“不知尚书觉得如何?”

“官家要这么办,我就听官家的。”熊裳表态。致仕制度与很多福利挂钩,光是一套杭州的三层小楼,熊裳这辈子都挣不出来。自打回了趟故乡,熊裳已经再也回去的心思。他决定,死也要死在有自来水和抽水马桶的杭州。

“尚书,以前途远大,想来可以当上丞相……”

“大宋丞相起起伏伏,当上又有什么好处,我也没那么大的野心要当个权相。我看了那个致仕的章程,六十岁之后颐养天年,这有什么不好。”

听了熊裳的话,李伯玉觉得他之前得到的情报好像不对。根据之前的情报显示,熊裳并不服气赵官家。以前赵官家当太尉的时候大权独揽威福自用,反对者只是敢怒不敢言,当下赵太尉当了赵官家,怎么熊裳和很多人都怂了呢?

当时李伯玉其实认为有可能大宋会出现一波叛乱的热潮,现实中大宋风平浪静,群臣虽然还是不满,也仅仅满足于不满。包括李伯玉在内的人其实都知道,现在任何叛乱者都会被打成赵嘉仁这位新官家打成宋奸。如果叛乱不能成功,叛乱者不仅会丢掉性命,更会让家族落入耻辱的深渊。

“熊尚书。你觉得官家为何这么急着逼大家致仕?”

“还请李兰台教我。”

“我等曾经与官家同殿称臣。现在只要我等还在,官家的位置就未必那么名正言顺。我等早早致仕,年轻一辈吃的是官家的俸禄,道义上再无窒碍。”

李伯玉觉得自己已经把话挑明,没想到熊裳表情上竟然丝毫不为所动。稍停片刻,熊裳说道:“李兰台为何能说出这样的话?”

“熊尚书这是何意?”

熊裳声音有些虚弱的答道:“过去七书小吏。譬如李伯玉的大孙女李婉,都出嫁了,还是靠读书考取了小吏资格,现在到法院当了一名书记。虽然她的收入也只能养活自己,能申请到的住房也只是一个单间。可每天飞鱼服一穿,往那里一站,包括李伯玉在内都没人敢小看。

官场老油条都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小吏们黑心之名贯穿大宋319年的历史,特别是大理寺的小吏。任当过多大的官,落到他们手里,分分钟钟能给弄到嘎嘎的。

即便如此,李伯玉还是说道:“听天命,尽人事。若是真的不行,我等认命就好。只要自己尽力,以后便也不会有遗憾。”

晚上回到家,李伯玉准备喝两杯。还没等做好菜,他孙女李婉就到了。李伯玉的夫人看着自家孙女穿着飞鱼服,喜滋滋的拉着看了又看,这才拉着孙女来吃饭。就在李夫人去做菜之时,李婉对自家爷爷说道:“爷爷。司马公让我给你带个信,适可而止。”</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