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章 百家(2 / 2)

加入书签

作为截教在人间的先锋,孔宣自然免不得和老子碰面,而是孔宣也还没回复记忆与道行,也正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而老子却是已经名满天下了。

而这同样是一个转折,孔宣自此明悟前世今生,而老子也是从这后消失不见。

孔子观黄河之奔腾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本来孔宣在见到老子那一刻起虽然有所明悟,但却仍还没有觉醒此生,可当和老子对话后,也是完全觉悟此世今生。

再者说就算没有觉醒此世今生,凭借着老子的这一番话,孔宣也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

最重要的是,老子对于孔宣那是没有丝毫的保留,直接将自己核心的思想托盘而出,更是教孔宣怎么为人处世。

别人或许没有这个资格,但老子却是有的,不管哪个身份。

上善若水,方能天下莫敌啊!

之后孔宣自然是吹捧一下老子的,所以也为就有了后世流传的这样一段话了。

“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老子见完孔宣之后就消失,那这人间自然也就进入了孔宣的时代,游学收徒,开创儒学!

而老子也将完成他在人间的最后一件事,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所谓传教与争气运不过是玩玩罢了。

现在后辈已经来了,他自然是要让位的!

架青牛而西行!

接下来会是以地球篇为主,西游篇为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