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长沙会战(一)(2 / 2)
全世界的目光集到了这里,而我们政府在新闻发布会的会场宣布,将组织军队实施反报复措施,任命第九战区司令将薛岳为总指挥、将参谋长唐超晋升为副总指挥…
当国防部发言人宣读完此命令之后,在场的所有记者全都跳了起来,疯狂地大吼大叫着,钢笔、帽子,甚至还有几架照相机被扔向了空,欢呼声震耳欲聋。而全国人民通过电台听到了这一幕的人全部都欢腾了起来,鞭炮声、呐喊声、欢呼声响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正在工作的人们得知了消息后,也都放下了手头的活,加入了庆祝的行列。
世界所有与我国交好的国家也都在第一时间向我国表示祝贺,还表达了钦佩与赞赏。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英国的丘吉尔等全部发来了贺电。
美国总统罗斯福马向我国派出了访问代表团,代表团团长马歇尔将军表示,美国的军援马增加100亿美元。
在全国、全球闹成一片、乱成一片的时候,唐超已经带着夏薇等四女开始在国防部作战室认真的研究地图了…
三天后,戴笠和一大帮处级以的军官,一起来到了国防部作战厅。他们一进门对唐超是大捧特赞,现在不但是他们,而且是整个国防部下下都对唐超充满了感激之情、溢美之词。
送走了戴笠之后,夏薇、沈莹她们四个依偎着唐超,全都一起娇笑起来。唐超看着四女直发毛。
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史记》记载,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都来过长沙,黄帝曾“披山通道,南至于江。”后来黄帝把长沙这片土地封给儿子少昊。少昊成为远古长沙的氏族首领,堪称开发长沙的第一人。
春秋末期,楚国的势力进入进入长沙,使之成为楚国东南边陲要塞。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楚,将长沙及周围的一些县设为长沙郡。自此之后,长沙开始建筑城墙,并逐渐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对其重要地位,长沙地方志曾这样描述:“邑居省会之冲要,控荆湘之游,吐纳洞庭,依附衡岳,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保障东南,古称崇镇。”
抗战时期也是这样。自1938年武汉失陷后,湖南长沙成为拱卫大西南后方的战略要冲。湖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稻米充足,是重庆大后方的重要补给基地。
作为从下个世纪来的唐超,曾经在2017年去过长沙一次,感觉那里的大米不错,虽然不怎么太好吃(和东北大米相长沙的大米简直难以下咽),可是吃大米免费。
长沙的大米和北方不太一样,是放在一个小木桶里蒸煮而熟,无论你到那家饭馆去吃饭,大米都是免费供应,可见大米在长沙是很普通的东西了。
长沙的菜给唐超的感觉是非常之辣,北方人可能吃不惯,但是四十年代的长沙给他的印象和下个世纪的长沙完全不一样,大街的米价特别贵,去饭馆吃饭大米也从不免费供给,看来这是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区别。
敌军想要报复我国,围困重庆必须先拿下长沙,所以敌军这次才集重兵攻击长沙,这样不但能卡断对重庆的后方补给,逼迫重庆政府范,而且还能报袭击首都的一箭之仇。其时,当时的湖南已经成为抗战最重要的正面战场了,它是捍卫西南诸省的重要屏障,战略地位十分的突出。
长沙作为“扼两广之咽喉,控四川之门户”的军事重镇,成为双方军队争夺的焦点。重庆军委会给第9战区配置了50多个师,将近60万人,对外号称一百万,这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还多。
而敌军则把三分之一以的侵华兵力部署在武汉、广东地区,对9战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企图通过进攻长沙,然后围攻重庆,接着击溃、消灭我国军队主力,迫使重庆政府屈服,达到早日解决首都事变之目的。
准备进攻长沙的是敌军主力之一是帝国派遣军第11军。在攻占了我国许多城市之后,敌军分兵把守,已经感到兵力不够用。该军成为对我国军队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的主力部队,第11军下辖4个师团、3个旅团共10多万人,冈村宁次大将兼任军长。
这次指挥攻击长沙的总司令是在敌人心被奉为“战神”的冈村宁次大将。
归冈村宁次指挥的还有板垣师团、谷寿夫师团、矶谷师团。其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参加过台儿庄会战,这两个师团都号称“钢”军
板垣师团是敌军编组最早的7个甲种师团之一。曾创下在我国战场和70余个我国师先后对阵的纪录,有“钢军”之称,1940年以后改编为4个机械化师团之一,最为国人所知的是第19任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将,因此该师团也被国人称作板垣师团。参加过平型关,台儿庄和忻口战役等!
而谷寿夫师团则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谷寿夫师团是杀害国人最多的师团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