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3章 魔武双修?(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坍缩的空间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才被周围的空间元素修复正常,按照常理来算,这样一点小空间坍缩根本不可能被看见。

因为范围实在是太小了,在产生的瞬间会被周围的空间元素修复,但是风凌羽硬是让这个点空间出现了,可想而知其究竟蕴含了多少的力量。

战技原本是对源力的一种强化,使得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此时力量形成的惊雷闪同样是如此,这是对力量的强化。风凌羽决定将这种形式的技能称之为体技。

不过让风凌羽有些无语的是,这个体技的范围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是只能在近身的时候才能使用。

等一下,风凌羽突然想到了前世《七曜》的一个词,那是魔武双修,这个在当时游戏刚刚发展的时候十分热门,但是随着游戏系统的不断优化,这种玩法也随之消失了。

魔武双修?用在月体诀可不可以呢?针对惊雷闪,是分布在手指的不止是力量,还有源力,也是通过调整源力与力量之间的例来做到控制惊雷闪的能量重与物理重。

更直观的体现是在具有一定力量的同时,具有一定距离的攻击范围。这个想法在风凌羽脑海成型的那一刻,风凌羽有了立刻动手尝试的打算。

但是风凌羽也知道,这对于源力与力量的控制要求是十分严苛的,而且每一个例的分布,都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来确定。

不过风凌羽可不会因为这点难度放弃,离枫在前世是一个优秀的理科生,对于计算从来都不会排斥。

风凌羽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计算各种源力与力量的例以及相应的效果会是什么样,之后则开始尝试。

有了计算的支撑,操作显得十分简单了,按部班的将部分源力转化成力量,与剩下的源力共同分布在双指之。

在用源力与力量三七这个例的时候,惊雷闪的攻击范围达到了一臂的长度,而力量造成的空间坍缩也划开了整整一臂长的空间,这个范围可不是周围空间之源能够自主修复的了,风凌羽只得停下手的修炼,用自己的空间之源将坍缩的空间修复。

之后的四六,五五等例无非是在能量模式特点加强以及物理模式减弱这个方面共同体现出来,起后面的这些例,风凌羽更喜欢用三七这个例。

通过计算这个例能收获到的收益是最大的,当然具体还得看战局,如完全近身的时候,以纯力量的形式爆发惊雷闪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惊雷闪这个战技也终于被风凌羽开发了出来,这个战技日后将成为风凌羽使用的最频繁的战技,因为它的瞬发性。

而后,风凌羽将第二个转化的战技确定为灭世聚雷袭,风凌羽很好,在转化后成为体技的灭世聚雷袭会是什么样的一种表现形式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