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九章:西市暗涌火锅香(三)(2 / 2)

加入书签

“多谢霨郎君当年指点迷津,某一直感恩在心。”尽管怛罗斯之战波折丛生,但叶斛还是由衷庆幸在怛罗斯战场上遇见了王霨,从而使自己在与移地健的争斗中占了上风。

“此乃殿下之福德,与某何干?”相较之下,王霨还是更喜与叶斛交谈。

“为何不见王兵马使?”叶斛见王霨身边只跟了十余名武士,并未见到王勇,有点惊讶。

“王兵马使有些私事。”王霨笑道:“前面就是在下的店铺,寒风习习,殿下与叶护何不入店详谈,顺便为某新店开张捧个场。”

叶斛与谋剌思翰相视一笑,齐声回道:“正有此意!”

王霨与二人边走边聊,亲自领他们进入店中。只见宽敞的大堂内,一排排方桌码得齐齐整整,宛如等待检阅的军阵。每张方桌正中,都放了个明光澄亮、造型奇异铜锅。

“难道这就是思敏捷、屡立边功……特许王霨入京赴试……”

对于突如其来的诏书,王正见颇为不满,张罗着让新任北庭判官元载上表,坚辞恩旨。

元载此人,乃王忠嗣之婿,亦是进士出身。杜环升迁为北庭长史后,被人推荐到王正见门下。

王正见本有些犹豫,但虑及族兄骤死,就征辟元载为北庭判官。

听到王正见要违逆圣旨,元载急忙跪拜在地,连呼:“都护三思!”

王霨深知,恩旨背后必是有人刻意而为之。但他的态度却与王正见截然相反,因为他思虑许久,愈发觉得必须进京走一遭。

父子二人闭门长谈许久,王正见最终还是拗不过王霨,同意其入京赴考。不过,为了确保王霨的安全,王正见特意任命王勇为朝集使,进京朝拜圣人。如此,可与王霨一路同行,护卫其周全。

拜见过圣人后,王勇将会携家带口留在长安,掌管北庭进奏院事宜,以协助王霨。

唐朝时科举制方兴,与明清时的周密完备相比,章程甚是粗疏简陋。

最初试卷上的名字都不糊,考官多据亲疏而取士。后武则天为堵住此弊,下诏严令试卷必须糊名。不过,即便如此,考生依旧可以通过笔迹、字体等信息暗示身份。

更令后世难以想象的是,唐代科举还盛行通榜取才和行卷取士。

所谓通榜,即主考官可以派人寻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榜贴,以备录取时参考。在寻访过程中,达官贵人和士林名儒的推荐延誉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行卷,即是士子在应试前,可将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择其佳者汇集成册,投献给长安的名公巨卿、社会贤达,求其赏识,制造声誉,向主考官推荐。

因此,唐代的应试考生,均会耗费大量精力用以拜会朝中公卿权贵,投送文章诗篇,以求声名显达,博取考官甚至是圣人的垂青。正所谓“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