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三章:天兵天将?(1 / 2)

加入书签

其时岳飞不过一偏军之将,年前金军渡江之战时,所部败退于建康府马家渡,此乃日后有长胜师美誉的岳家军,仅有的两次败绩之一,说话人将他尊为大宋第二条好汉,实乃过誉之词。

但在老百姓的眼中,于此兵贼不分的乱世大潮中,突然有一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官军横空出世,统领该部的岳飞,自是不啻于神,为他建造生祠,理所当然。

说话人语峰一转:“却说建炎三年夏,鞑子分四路南侵。兀术过江,攻克建康,迫使圣上于明州飘洋过海。娄室狂攻陕西,侵占陕州。拔离速、马五以偏师横行千里,追太后于江西。惟独挞懒进攻淮南,受阻于楚州,皆因我大宋出了第三条好汉——赵立赵将军,以非坚非固之楚州城,力拒十万金兵,苦战至今,义感天庭,在建炎四年元月,更得神兵天降,大败破城而入的鞑子……”

说话人稍停品茶,卖了个关子。

其时官军兵败如山倒,士气低落几近崩溃,民心消沉前所未有,楚州之胜,实乃罕见。

听客们不由群情亢奋,议论纷纷:“建炎四年元月,不就是两月之前么,赵立是谁?又如何得天兵所助……”

有人问那淮北口音的江湖汉子可曾知晓,他迟疑道:“赵将军我是晓得,但天兵之事只有耳闻,不知真假。”

后边的两少年也被勾起了兴趣,竖耳等着。

说话人吊足了听客胃口,方才徐徐道来:“赵立,徐州武卫都虞候,性刚毅,素不知书,忠义出自天性,建炎三年组织义军收复徐州,后因其孤城难守,率军民三万南下,七战七捷,进入楚州。挞懒围楚州将近半年,久攻不克。今年正月上旬,却不知何人出了一条奇计,集结鞑子全军精锐死士,趁北风呼号,以烟火攻破北门。那群死士凶猛异常,直扑楚州主街,更以百姓为盾,以赵将军双枪之能,虽连杀敌数十骑,亦无法阻止官军败退。眼看就要兵败城破,在此危急关头,一位威武天神乘鹰而下,救下众百姓,赵将军据此反击,三日后将鞑子赶出楚州。天神乘鹰离去时,楚州十数万军民亲眼目睹,真乃天佑我大宋也!”

满座一片欣慰之声:“大宋之福啊、大宋之福啊!”

侄儿奇道:“真有天兵天将么?”

叔叔皱皱眉头,不敢确定:“或许有吧。”

有听客忍不住问:“先生,真有其事么?”

又有人接口:“我也略有听闻,想是天怜我大宋百姓,菩萨显灵了。”

“不好说、不好说,以上乃鄙人一家之言。”说话人语气一转,铿锵有力,“其实我大宋好汉比比皆是,何止千万?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但凡有骨气、有血性的汉子,都会奋勇而起,为国效力,不惜己身!如宗爷、如岳公、如赵将军、如石赪……正是:乱世出英雄,谁说我大宋无男儿?”

说话人一拍惊木,就此打住。

那些听客听得血脉贲张,如何肯罢,纷纷掏出铜钱置于木盘:“先生继续!继续……”

说话人却不答一言,竟自散场。

众听客意犹未尽,饮茶热议,高谈阔论,一洗此前的郁闷之气。

那两少年步出茶肆,向西南方行去。

叔叔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哎,云儿要到宪哥大营从军,嫂嫂又有了身孕,雷儿那么小,家里再没人陪俺哩……”

侄儿却对即将到来的一切充满了向往与兴奋,手舞足蹈:“嘿,爹爹总算同意,俺终可以上阵杀敌……”

叔侄俩自说自话,谁也没有注意到对方的情绪,两个背影消失在一派祥和的街道上。

数日后的一个凌晨,一人单骑,悄悄溜出了位于宜兴西南岳飞部驻扎的张渚镇,站岗的小校正欲拦截盘查,那人一扬头——正是那叔叔。

小校们俱认得这个主帅都头疼的家伙,尊一声“三相公”,连忙放行。

这三相公束发裹巾,一袭乳白圆领长袍,腰间系一革带,带间有环,佩挂一银鞘长剑和一锦囊,一副翩翩佳公子模样。

他作贼般地回头张望一下,双腿一夹胯下的枣红马,轻骑熟路地急弛而去,马鞍后垂着一大皮囊,看来是惯出远门的样子。

傍晚时分,三相公出现在西北方向的溧水镇一座客栈中,这可能是几经战火洗劫的小镇唯一象样的客栈了。

他将坐骑交付马夫,要了一间二楼的上房,放下行李,回到大堂用晚膳。

大堂里已聚了不少客人,南北口音都有,三相公喊了小二过来,点了几样北方小菜,一碗粥和一个肉馒头。

这溧水镇虽是个江南小镇,但随着中原百姓的大量南下,江南各地的饭店、客栈都已兼营南北风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