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五章 百年党争(2 / 2)

加入书签

在东人党不断地施压下,仁嫔金氏为了保护儿子信城君,只能弃车保帅,背叛了郑澈和西人党。

这样一来,光海君被成功册封为世子,而西人党在朝廷中的势力顷刻间被扫除了。

但是此时东人党内部的矛盾也激化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以李山海为首的北人党和以柳成龙为首的南人党正式登场,东人党就此分化为这两大党派。

李山海担任过朝廷几乎全部品级的官位,对于朝廷的政事、人事了如指掌,是东人党后期的第一巨头以及北人党最强的领袖。

柳成龙也是担任过朝廷绝大多数官职,是东人党第二号人物与南人党的第一巨头。

当时,李山海担任的是领议政的职务,柳成龙担任的是左议政的职务,从名义上看柳成龙要听李山海的,但如果朝廷的国策没有右议政的支持,是很难落实的。李山海带领他的北人党坚持走强硬路线,柳成龙带领他的南人党坚持走稳健路线。朝廷的政治格局再次一分为二。

天正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通信使黄允吉和金诚一回国了,他们带来了rì本即将侵略朝鲜的消息。然而朝廷里依然是政治斗争不断,再加上北方女真部落正在不断统一强大,对朝鲜的威胁也越来越多。

次年,秀吉正式发布命令出征朝鲜,四rì之内,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相继陷落。其余沿海守军闻风而逃,朝鲜的海防线迅速崩溃。登陆仅十七rì,rì军便兵不血刃地进入汉城。朝鲜朝廷逃到了开城。

此时,在柳成龙的弹劾下,北人党首领李山海背上了误国的罪名,从领议政的位置上被赶下来,而柳成龙,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领议政的位置。

柳成龙先以死保荐了李舜臣、权慄等曾经抵抗过女真部落的名将,让他们率领水陆大军阻挡rì本的进击;其后,又保举了礼曹参判兼大提学李德馨,让他到前线去与rì军和谈。

可惜,李德馨没有延缓rì军侵略的步伐。rì军稍事整顿,继续北进攻陷开城,朝鲜朝廷逃往平壤。

宣祖把责任全部推到了柳成龙的身上,在残余北人党和西人党分子的弹压之下,柳成龙引咎辞职,调任平安道观察使,受命与金诚一组织义军抵抗rì本。

此时,西人党的首领尹斗寿被暂时请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领议政。不久,平壤也失陷,临海君被俘。

就这样,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三都尽失,宣祖在西人党成员郑琢的帮助下带领朝廷众臣逃到了北方边境义州,派遣李德馨向明朝求救。

南人党的柳成龙通过战争掌握了兵权,他虽然被下放到外职,但以招募义军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兵权。

其次,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率领的舰队多次袭击了rì本舰队的补给线,立下了战功,那么推荐李舜臣的柳成龙自然又取得了法宝。

其三,派往明朝去求援的李德馨也是南人党的成员,随后到来的明朝援军也自然会站到柳成龙一边。

就在李山海、柳成龙被迫下台后,西人党趁着尹斗寿当上领议政的机会企图卷土重来,把原是东人党的南人和北人一举消灭。

明廷主战气氛高涨。明神宗命宋应昌为经略,总领抗倭事宜;急调陕西总兵李如松入辽,为东征提督,总体负责军事。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了四万jīng锐。这四万军队在宋应昌和李如松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跨过了鸭绿江,开进了朝鲜。

李德馨作为明朝军队的接见官,很快就与李如松达成了政治上合作的默契。心理上先入为主的明朝军官们,很自然地开始在朝廷里支持起了南人党的势力。

此后,明军依靠着火力上的优势打败了rì军,逼迫行长率军逃往了汉城。

明军的胜利大大助长了南人党在朝廷当中的气势。李德馨等亲明派的势力一下子就压倒了北人党和西人党。

在李如松等明朝将领的支持下,宣祖恢复了柳成龙的部分官职。

平壤之战结束十天后,李如松就乘胜进军,继而收复开城。朝鲜三都

请分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