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根基不稳(2 / 2)
袁元点点头,所谓天女散花实际就是土制的炸药包,由八个小型的药包组成个大药包,内置铁叶,约有五斤药量,以皮纸包好,上放上引信。再把大把碎铁叶子放在皮纸上,把包好的火药放在里面,包好,再捆扎好,把引信留在外面。包扎得四四方方,捆扎得紧实,和现代用的炸药包差不多。
得到袁元的吩咐,黄火影和张舀让伙计搬来几个木人,木人穿着有宋军各式的甲具,同时摆上几个木头架子,上面挂上厚实的生牛皮。大约插了四个木人,三面牛皮围成了一个方圆百步的圆状。
几个人将这天女三花放好地方,再用火药引出火路子,一群人再次躲好,随着袁元一声令下,马成觉亲自点着了火,那边地上突然出现一个大火球,紧接着就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响声,声音之响亮比适才震地弹炸的声音大了千百倍,震得在场的人耳朵嗡嗡直响,过了老半天头还是昏昏的。
爆炸过后的场面更是惊人,等几个人勘察现场发现那些百步外的牛皮,已经全是破烂的口子,不成样子,而那些木人上的铠甲全部成了洞洞穿,那飞散的铁片甚至**了木头里拔不出来。细心的张舀更是眼尖,指着远处一个山石地小坡道:“公子你看,太骇人了。”
大家随着他的指处看去,那快小坡地居然被冲击和铁叶飞刮削去了数寸后的土层,难怪那张舀要惊骇,这样东西拿到战场上去真正的尸横遍野啊。
“好好好”袁元鼓掌到,没想到自己仅仅是提点一下,这两个土专家就能把东西造的如此厉害,在科学颠峰古宋先辈们真是不可小看。实际上因为战争的缘故,宋人在对火药的应用上一直在跳跃式的发展,到了北宋有了轰天炮,到了南宋就有了火枪和突火枪。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宋人火器有很多种,如火箭,竹火鹞,铁嘴火鹞,蒺藜火毬,以烟雾伤人的毒药烟毬,烟毬.................这些东西产生让宋军守城实力大增加。
历史上在北宋的中后期一个万人宋军守的城池如果决心要战的话,敌人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是打不下来。
袁元现在所做的只不过提前把火药应用而已,并不是有了火药就可以称霸无敌,在冷兵器时代,除非火药武器出现大规模的轻便装备,否则依然无法取代骑兵的王者地位。
但袁元现在不是想的这个,能不能踩夏踢辽那是以后的事,眼下是要保住这龙帝国不被辽国占领,有了这些东西,可以让攻城的辽军吃点苦头。
子就象流水一般的滑过,袁元每天习文练字,加强体。有空的时候就去黄家和马家的的作坊看看他们研制的产品,袁元对两个老头的智商十分相信,把这个研发和制造的任务完全交给了两人,他自己也就乐的观见其成就行了。
宋辽两方此时也显得安静下来,边境难得出现了太平的时候。而在宋辽两边国内部都有大事发生,在辽国,摄政皇太后萧绰终于清醒了宗室的力量,大批量不安分有权利的大宗室被杀,其余则被足,一时间辽国皇室宗亲都噤若寒蝉,萧太后大权在握。
萧后彻底执掌辽国权柄之后,从功的韩得让和耶律斜轸大受重用,成为辽国朝内权臣。萧绰任命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掌辽国的游牧兵权,加封韩得让为辅政大臣,参机国事,自由出入宫权利。
辅政的大臣有两个是汉人,分别是韩得让和室昉,这是出于萧后在根基未稳,而南方的北宋对燕云虎视耽耽下的一种拉拢汉地地主阶级的举措。
但是虽然室昉是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但是由于他更多是文职,没有掌过兵,为人又比较低调,同韩德让相比风头就压过去了。
韩得让当过南京的留守,在宋太宗第一次北伐领过地方京军(汉军)抵抗宋军,他又被加封过南枢密使,有知晓南院兵事权利,如今又成为朝里三辅臣之一,荣宠一。更重要是他和萧后有暧昧关系办起事来就无所顾忌,可能是因为汉人的份被压迫惯了,这家伙一上位后就很嚣张跋扈,嚣张到什么程度,契丹人和他这个汉人有冲突都没好果子吃。
其间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辽国皇室宗亲耶律古虎因为一件小事犯了错得罪韩大爷,结果韩大爷得瑟进了耶律古虎家,一言不和下,用个骨制的勺子敲打古虎,一下击脑门上,活活将其挖死。
杀人后的韩大爷一点也不当回事,擦擦手,拍拍股就走人。这件事传出,整个辽国都沸沸扬扬,以往汉人和契丹起了争执,无论对错,挨处罚的一定是汉人。虽然萧后上台后主张废弃旧制度,主张平等。但是今天却是一汉臣打死了个契丹大臣,这还不是一般的大臣,而是辽国皇亲宗室。许多大臣,包括一些宗室悲愤下弹劾韩德让,结果不但没有搬倒韩得让,得到结果是古虎触犯法纪,咎由自取,告状的这些人是聚众闹事,回家好好去反省下,再复言就砍头。
一场杀人不犯法就这样草草结束,做为一个契丹人辅臣的耶律斜轸心里也是不满的,但是他知道萧后的脾气,没有跟着去闹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