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2 / 2)
“砰砰砰!”
树林边缘一片硝烟弥漫,一百二十名火枪兵刚刚对着树林子完成一次齐射。
袁元喊道:”取火绳!”
一百二十名火枪兵同时将火绳取下,夹在左手指中。
“清火门!”
火枪兵又一齐用一块抹布将火门擦拭干净,以免残留火星引爆新的引药。
“竖枪!”
“拿药筒!”
“撕药筒!”
“倒火药!”
“开弹袋!”
“装弹!”
“抽搠杆!”
“压实!”
“回搠杆!”
“平枪!”
“取引药壶!”
“开壶盖!”
“倒引药!”
“关壶盖!”
“关火门盖!”
“检查火绳!”
“点火绳!”
“射击!”
……
袁元发出一道道指令,整个动作分为二十个步骤,火枪兵都整齐的按照口令执行,一旦有人动作有误,就会挨军棍,所有人都紧张的回忆着动作。
袁元看着他们整齐的动作,总算心情好了一些,他把动作分解,对每个动作有具体要求,就是要把训练标准化,把这些士兵训练成机器人,每日的队列训练和军纪已经让他们具有了不错的纪律性。
现在正要求他们背下各自武器cāo典。根据不同兵种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通过不断完善cāo典,以后就可以像流水线一样生产士兵,生产一批士兵需要六个月时间。
他根据自己的一些了解,重新设定了训练目标,火枪兵的考核标准不是打得多准,而是动作标准程度和发射速度。
用这时代的火绳滑膛枪追求精确性无异于缘木求鱼,经过多次火枪测试后放弃了追求精确性这个目标。
袁元的目标就是在有效射程内让火枪兵尽量多发射弹丸,形成更大的密度。
宋代鸟铳如果射药合格,铳管合格的话,在七十步对无甲目标有杀伤力,但是毫无准度可言。
这就要在射程和命中率上做取舍,因为后金军没有火器,因此主要的火力对抗就是弓箭,袁元将第一排火枪兵的开火距离定为二十至三十步,十步之内为精确射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