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欺善怕恶(1 / 2)
小兵苦着脸,只见他身边有一大批人围在身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争吵不停,然来当时文漳派到各地接应的小兵,不仅仅要把他们接到均州,还要负责帮他们报名和安排好,最后还要把他们送回原地。
然而,当时没有考虑完善,每一个地方只派去了一个小兵,像陈大举这种只接到一户人家,而且这户人家只有两个人前来,这种情况算是少得可怜了。
数千年对知识的畏惧和渴望,一旦这种热情被激发出发,那还得了?孩子,还是孩子的爹娘,孩子的爹娘的爹娘,反正还能走动的都跟着小兵一起过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人口较多,多的地方有七八个小孩,但跟在小孩身后的大人却有三四十人,少得也有三五个小孩,但算下来大人也有十多人。
这些小兵又没经过特殊培训,纪念堂人又多,即使有均州军和官府小吏在维持秩序,但还是乱成一团糟。
这个小兵的队伍来迟了,排到了人群后方,看到人这么多,怕到时报不了名,一个劲儿的往前涌,但前面的人也不是吃素,见后面的人涌上去,也纷纷往前挤,这样纪念堂越加乱成一团了。
此时,围在小兵身后的乡亲见小兵向陈大举求助,以为陈大举是何方神圣,又满怀希望向陈大举围了上来。
陈大举从小就有权势,处理这些小事还不是手到擒来,深吸了一口气,大声道:“都挤什么挤,给老子排好了,要不然老子把你们撵回去家。”
乡亲们自古都是欺善怕恶,民不与官斗,见陈大举大怒,也不敢围了上来,但还是有些求学心切的人鼓起勇气,问道:“这位官人,咱们不挤也行,只是孩子报不上名就白跑了一趟了。咱家出来一趟容易吗?”
“慌什么慌?”陈大举大声道:“老子什么时候说迟了就报不上名?”
“那官人是什么意思?”乡亲里有人问道。
陈大举转眼看了一圈,大声道:“张大人说过了,凡是适龄儿童都可以进学,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在均州求学。”
“那,那什么叫做适龄儿童?”百姓都被这新生词语吓住了。
陈大举看了说话的那个乡亲一眼,道:“只要你愿意把小孩留下,小孩又不用奶娘喂奶,都可以。”
乡亲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虽还是拥挤,但毕竟心淡定很多,也有了秩序。
“陈吊眼,可以啊,威风耍得不错啊。”正当陈大举洋洋得意时,身后一个调侃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
还真叫陈吊眼?葛氏拉着葛起耕不敢回头,紧紧跟在陈大举身后。
“头,是你。”陈大举脸上堆起了笑脸,让葛氏见识了什么叫做两面三刀,来到他身后的正是魁字营副指挥使文漳,他的直属上司。
文漳在均州保卫战中立了大功,后来与朱天昌一起,更是袭击了万山大营,在任平生的配合之下一把火把张弘正烧到了一字城,成了促使张弘范退兵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漳已确定是内部提拔的了,但由于均州军规模一直还没来得及扩张,张贵只好把他留在身边,平常自己出去时,就让他暂领魁字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