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言之过(2 / 2)
葛氏刚吃完糖果,鼓起勇气往嘴里扒了一口饭。张娘子笑道:“怎样,味道还可以吧,乡亲们,都吃吧,待会吃完后还要去为娃娃报名呢?”
张娘子这样一说,大家也只好开吃。
葛氏却泪流满面。
谢枋得有几分疲倦,但兴致却很高,此时正是前一批学子报名完毕,后一批学子还没到来之际,众人忙里偷闲,抓住这短暂的时间休息,连文漳说要给他们弄些饭菜也省了,毕竟吃惯了一天两餐,现在一天三餐甚至四餐在逼着吃,肚子一下子还没适应过来。
“君直,累坏了吧。”周密比谢枋得小六岁,算是谢枋得的晚辈。他虽出身望族,但无意仕途,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平民,可以说是一个职业江湖雅人。不过周密还是曾经在浙西帅司幕官,两人相交深厚,谢枋得要过来均州书院当山长,一张纸把他从杭州叫了过来。
周密轻轻揉了揉谢枋得的后颈,他从小爱好医院,写过不少医书,对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颇有研究,一些减轻疲倦的小手段还不是手到擒来。
谢枋得忍不住暗地呻吟一下,说不累那肯定是骗人,谢枋得从小活得就很累,伯父谢徽明抗元战死,父亲谢应琇因得罪贵官被冤枉死,谢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自幼颖悟,“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宝祐四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这样的经历能不累吗?不过纵使是累,谢枋得得到文天祥推荐后,却是二话不说从临安赶来。
半路又受到了不少惊吓,连包袱也不知道丢哪去了。不过他纵使累,却无悔。他伯父抗击蒙古而死,他对蒙古也算是有深仇大恨了。
“公瑾,你也歇着吧。”周密善诗词,能书画,更是善于医术,均州学院专门为他开了一个医学科目,听起来是这么一回事,但究竟要干什么,谢枋得也不是很清楚。
周密停下手,眼珠转了一圈,发现方回从门外探头进来,连忙把他喊住:“万里,学子回来了没有?”
方回小谢枋得一岁,但他个人的名气却远远比不上周密和谢枋得,不过他曾是魏克愚明己公的幕宾,宋景定三年才中的进士,和众人的关系搞得都很好。
“公瑾,歇着吧。”方回摇头道:“赵大人还在和乡亲们交代事情呢?”
“赵大人连这些事也要忙?”周密经常混迹江湖,对各地官吏比较熟悉,别说一个州的通判,就算是一个县的小吏,也不会和百姓打交道。
方回点头,道:“这还不是,好像在劝农呢?”
“赵大人看来雅兴不低啊。”于石年纪最大,比谢枋得还要大十岁,但他为人自负身高,貌古气刚,一般人不愿意得罪他。于石出入诸家,豪拓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常以寺僧为友。
“呵呵,”方回为人较灵活,点头道:“这还不是,别说赵大人,连陆大人和张大人都下去了。”
“在其位不谋其职,尸位素餐。”于石冷冷道。
众人有点动怒,但却忍住不说,反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刘将孙,道:“按照介瓮先生的说法,张大人、陆大人应该做什么?”
“君直、公瑾、万里莫不是一时人物,他们来到均州,竟然见不到正主,难道一帮老农,比在座的诸位更重要不成?”于石满肚皮脾气:“别说他袁元只是一介武将,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当年李庭芝李大人想留住君直,君直也不曾愿意。”
“介翁,言过了。”谢枋得见于石把火烧到自己身边,连忙摆了摆手,道:“介翁不要跟后辈一番见识,尚友,还不向介翁公谢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