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185)这样啊(1 / 2)

加入书签

<content>

一旁的崔瀺听着那位晚辈的话语后,接着评价道:“观湖书院底蕴有余,朝气不足,

如果不是山崖书院的存在,迫使观湖书院不得不跟着做出诸多改变,恐怕更加不堪。

在接下来的大争变局当中,只会一步慢步步慢,逐渐消亡。”

崔明皇发自肺腑地赞美道:“师伯祖真知灼见,一针见血!”

崔瀺总算不再折腾那个没有半点“人气”的少年,他站在并无积水的水池旁边,跟随少年一起仰头望向蔚蓝天空,

收回视线后,说了一句很奇怪的定论,“所以我精心安排了一场大考,考生只有一人,就是那个金城巷叫赵阳的人,

虽然他只是很普通的出身背景,但是有着很有趣的成长经历。”

吴鸢愈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意思?

崔瀺开始绕着水池慢慢绕圈踱步,双手负后,低着头自言自语道:

“照理说,孔明在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会垂死挣扎一番,那么有三个人就不得不注意,

一个是一起在骊珠洞天陪他吃苦的师弟马瞻,一个是手把手传授学问的书童萧律,还有一个就是看似关系一般的吴当归,因为这三个人,最有可能让孔明寄托希望。”

“想着让马瞻延续山崖书院的香脉,对咱们大骊的皇帝陛下,其实面子上都说得过去,这也是一开始各方势力默认的一个结局。”

“但是我不喜欢啊,这么团团圆圆的结局,太无趣了。

反正儒家内部本来就有一些声音,要求文圣、孔明和山崖书院,三者一起消失,省得人心反复,死灰复少年会不会觉得很惊喜?

第二次,则是草头铺子和压岁铺子,很快都会以低价出售,然后不出意外,就会由他赵阳‘顺理成章’地买下来。

试想一下,小镇之外日入斗金的五座山头,小镇之内两座老字号铺子,以后山下有县令吴鸢与之一见如故,

山上会有书院副山主崔先生,对其青眼相加。

你们觉得这个少年,是不是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追求了?”

“但是。”

崔瀺说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格外笑意玩味,自言自语道:“世间事,真是最怕这两个字了。”

他继续说道:“但是呢,就在这个时候,出去的时候是两辆马车一辆牛车,

回来的时候,只有一辆马车一辆牛车,而且少了个温文尔雅的观湖书院崔先生,还死了一个学塾马先生。

然后那位车夫就会找到赵阳了,告诉这位少年,学塾孔先生和马先生,生前都希望他能够带着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