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二章、八级武馆(2 / 2)

加入书签

“大师兄!”周德华压低声调,惊呼了一声,随后他即刻拉着魏得乐进了门。

在那里头,一个巨大的磨盘正挡在前进的道路上,在那纯石制的磨盘上头密密麻麻的刻着一连串的小字,大多多被血色染红,唯有一小块还依旧坚持着原本的颜色。

“这个是磨名盘!”走到这里,周德华蓦然止住了步伐,他双眼如电,面庞上无形当中竟露出一丝向往的神色。

“据说这磨盘是师傅打败了道家的一个道脉的时候,随手从他们那里拿过来的镇山之宝。有传言,在这磨盘上头,有着四万八千个名额,是专门用来记载这一百年当中,我华夏的顶尖强者。而就在得到这磨盘之后,师傅就是一个人手持着一杆长枪,战了个痛快,这上面无数的名字在这一战大众大多死于非命。”

魏得乐不禁哑然,面前这个磨盘倒是和《大唐双龙传》当中‘天刀’宋缺的磨刀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凡是记载这上头的想来应该就都是李书文某种意义上的敌人了吧!

周德华见魏得乐脸上神情无有大变,也不禁来了兴趣,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先带着魏得乐去了练武场,和着那些同门的师兄弟一一见了面。

八级武馆里头的学员倒是一个个热血团结的紧,魏得乐方才刚刚和他们见面,就顿时感受到了在前世怎么也感受不到的温暖气息。这种醉人的氛围差点就叫做魏得乐舍不得离开,恨不得与一众的师兄弟促膝长谈,秉烛夜谈一番,尽了兴致才好!

但是,周德华却还是硬拉着魏得乐离开,到了一旁,教导着他扎马步。

虽然八极拳修炼也有着自己的站桩练法,但是周德华却是没有在第一时间交给他,而是非常小心细致的教导着魏得乐关于马步的站法,每一次魏得乐的动作稍有不对,周德华就是啪的一脚上去,魏得乐的身子颤动几下,顿时动作就标准了起来。

不过,饶是如此,魏得乐最多也不过站上半个小时就已经是大汗淋漓,浑身衣裳都被汗液浸透,粘糊糊的粘在身上。

对此,周德华一旁指导着魏得乐去合理的休息,那一边自己也开始修炼了起来。这汉子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魏得乐却是因为见多识广,自然能够知道他居然已经到了化劲。

虽说所谓的什么明劲,暗劲,化劲,不过是形意拳一家之言,但是这也算是代表了国术的一般主流了,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就魏得乐所知,在那化劲之上,便就是抱丹,而更上不过就是罡气,再往上那就是打破虚空,见神不坏。

但是,俗话说千金难买一声响,那明劲,练拳的人,如果没有名师指点,十个当中能够有三个达到这个层次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而哪怕是有着大宗师教导,也没可能全部都能够达到那种境界。

明劲都如此艰难,更何况暗劲了,据说到了这种程度,如果没有一定的沉淀,遇到个个领悟,哪怕就是杨露禅在世,董海川复生也没有办法帮忙。

而之上的化劲,几乎就是要求道了,对着天地山川,春夏秋冬有着属于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否则哪怕是有霸王抗鼎之力,也只能徘徊在武道门外,终生不得入内。

至于说抱丹,那更是如同蜀道一般,哪怕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只要有一步踏错,最终也只能是一个丹毁人亡的下场。就记载正史上头的,那些个武道宗师上能捉天上星辰,下能顶九幽邪魔,可是一旦抱丹出了差错,那一个个的腹泻而死都只能算是普普通通了。

而那罡气,这等境界,近乎可以说是一种奇迹,在魏得乐所知的当中,除掉了民国的那几位惊天动地的大师之外,加上古代时期的张三丰等道人,估计能够记住的也就《九鼎记》里头的滕青山,《龙蛇演义》当中的数杰。

那更上头的打破虚空,见神不坏,那就简直难于登天,可以说就连魏得乐都有些怀疑自己的师傅到底有没有到达那个层次。至于说《龙蛇演义》里头的王超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似乎比李书文要差上不少,但是对比一下《九鼎记》,说不定,滕青山成了五千年的最强者之一,也不定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所以在之后的《星河大帝》里头,王超他以着凡人之躯硬抗下了核弹,也没有多少事情。

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实打实的化劲高手,这一发现不禁叫魏得乐心中顿时升腾起来无数悦意,他真的是恨不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达到周德华的程度。

不过,到底魏得乐也算是一个武人,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静静的休憩的片刻,待到自己的身体疲劳稍退,即刻便又站起了马步,这一次倒是比以前好了很多,一个时辰下了,整个人都暖烘烘的,膝盖也并不怎么酸痛。

和以前自己那不断的摸索比起来,魏得乐禁不住长叹,果然还是有了一个师傅好的多,至少像这些东西,就算是让魏得乐自个再去钻研个千八百年也不一定能够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成果出来。

就这样,魏得乐一直站着马步到了日落黄昏,练武场的一众师兄们才一齐招呼着他去吃饭。

而在这期间,他更是哑然的发现,在那食堂里,所谓的凳子其实根本就是无用的摆设,那些个师兄们一个个都是悬空而坐,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去锻炼自己的所学。

魏得乐见状,也只得息了去偷懒的心思,也是一本正经的跟随着师兄们的步伐,站起了马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