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神战(2)(2 / 2)
原本,太清道主在眨眼之间引动的三十三天之力也是猛然遭到了反噬,那高悬的天眼仿佛受到了无法医治的伤势,血流不止,不久就伴随着破碎的空间化为了灰烬。
魏得乐愕然的瞪圆了一对招子,在现在他的视线当中,孙禄堂和那太清道主虽然还能够看到,但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却很是不对劲。明明都是在大地之上,可是两人的身旁却皆是露出来无法测量的豆大天体,二人在它的身旁便真的就和着蝼蚁一模一样。
可是,孙禄堂并非是蝼蚁,太清道主就更加不是了,他手臂轻轻的挥舞着,即刻就有着一颗星辰被太清道主所引动,以着突破了光速的度径直朝着孙禄堂撞了过来。
而那孙禄堂却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他好似在放声长笑着,身子突然一顿,手臂就从腰间突了出去,如同火炮,竟一下子将一个庞然大物——那星辰砸的倒飞了出去,重重的撞在了远处的星辰之上,发出了惊天动地的震颤。
“孙禄堂的这太极真的是达到了化境,登峰造极了!一个至阴至柔的太极拳被他打出来至阳至刚的味道,想来,他在阴阳之道上已经走出去很远的一程了……”李书文忽然开口说着。
魏得乐暗里揣测了一下,那里不明白这其实都是他给自己和周德华两人解释,不由得心中对其感激了数分。
不料,他刚才一分心,李书文就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竖起手掌,使劲的摆动了起来。
不得已,魏得乐又朝着孙禄堂和太清道主的战场看过去。这个时候,太清道主身后的无尽星辰都被他拉扯了过来,一个个星球像是廉价的石头,不停的砸了过去。
而除此以外,那太清道主是又凝神念叨起咒语来,依旧是玄之又玄,根本难以知道其中的三味。
恍然,他的身后就忽然浮现出三口宝剑出来,这三口宝剑都是不凡,还未显露出真容便有冲天的煞气油然升起,无尽的血色笼罩着那个空间的一切,仿佛很快那里就将迎来一场鲜血的洗礼。
在那里头,孙禄堂的脸色是真真正正凝重起来,他好似知道那三口宝剑到底是什么来头,紧紧的皱着眉头,面上很是古怪,有着期待,更有着一种憧憬。
“啊!是那三口宝剑啊!”李书文恍然大悟般的拍打着手掌,“这是《庄子》里头不知道那一篇曾经提过的宝剑——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传说这是道家某一教派的镇派之宝,可惜不知道早已经遗失了!”
魏得乐失神的看着那三口依旧还隐隐约约的神剑,心中也是一阵激动,他希冀着能够看到孙禄堂和着那三口神剑的交锋,看看到底是谁更胜一筹。
这个时候的孙禄堂也好似这样期待着,他并不在留手,动作一下子快了数倍。那朝着他席卷过来的星球竟根本无法阻拦他前进的步伐,几乎是一拳砸碎一片,在层层的灰烬当中踏足前行。
眼看着那三把神剑就要完全出现了,而就在这时,那太清道主居然就毫不犹豫的将他们掷去,丝毫也未有着留念。
如果是已经成形的三口神剑,别说是孙禄堂了,就是真的有神仙说不得也要避上一避,可是仅仅不过是一个半成品,孙禄堂在皱起眉头的瞬间就把那三口神剑拍成了碎片。
此刻的孙禄堂好似也有些恼怒了,他忽然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而就在那之后,在孙禄堂的周遭,又骤然出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他,而再然后,却又是出现了两个。直到了一刻钟以后,整个世界里头好像每一处都能够出现孙禄堂一样。
而这些孙禄堂却是倏然融合在一起,在那之后躯体变换了几下,居然变化成为了一个怪物,形意拳当中的诸象竟在这一刻全都融入到了这一副躯干里头,完美的合为一体。
“师傅!”周德华看到这里,不由得皱起了那好看的眉头,愣了半响,方才说道,“为了追求武道到了这个程度,是不是已经入了魔了?”
李书文闻言捧腹大笑了起来,他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德华,你不会以为这就是孙禄堂孙师傅化身成就的怪兽吧!那我可告诉你,你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你现在所看到的那个东西,嗯,应该可以用东西来指代吧,唔,否则就是这玩意,其实不过就是孙师傅的一道念头演化出来的。所以说呢,他不是真,也不是假,虽然存在,但是真实和虚幻却只是孙师傅的一念之间!”
“那不就是道士们常常说的阳神么?”魏得乐动了动眼球,笑嘻嘻的说道。
“也没错,道家的阳神和刚刚孙师傅所用的那一神通并没有多大的分别。只是,道家和我们走的路却是不同,我们讲究由外及内,而他们是从内到外,谈不上到底谁更技高一筹!”
李书文正说着,那狰狞的幻想怪物就合十手掌,毛茸茸的手臂或为爪,或为拳,排山倒海的攻过去。
太清道主倒是没有慌张,只见他的身后金光一闪,骤然就显露出一个大大的道字,这个字虚无缥缈,似真似幻,如同井中月,水中花。可是,这个字的威力着实不凡,它刚一出现,那扑过来的怪兽身体就是一顿,怎么也不能动弹一下。
而随后,太清道主的身后又飞出一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德。这个字虽然也是在虚实之间,但比那道多了一份人间气息。他出现的刹那,那经由孙禄堂所幻想出来的怪物在一瞬之间分崩离析,竟活生生的化为了一道念头,连恢复成幻影的机会也没有。
“咦?师傅,这一次出现的又是什么个东西?”魏得乐微微一笑,揶揄的说着。
而这一次,李书文的脸色变得阴森森起来,他嗤笑道:“你居然连这个都不清楚,我真的怀疑你是不是一个华国人了。话说,一提到这两个字,理所应当会想到——《道德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