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9回 告状(1 / 2)

加入书签

想到这她忙转了话题,说道:“前几日我忘了提,那日大嫂子同我说起,若大哥哥明年春闱中了名次,便要放外任。”

楚啟不愧是浸淫朝政多年的老油子,听了一句便理顺了臣武将结交,更何况傅宣良要去礼部,他宠溺地抚了抚静和的肩头,说道:“皇上的眼睛亮着呢,自然瞧得出。他是怕他去了礼部,你那位三叔在暗中使坏,对付徐励行罢。吏部虽好,但是始终有薛阊在上头压着一头,他早就想谋个正职当当了。”

静和越想越觉得这很符合徐兆宽的做事风格,他在排斥异己方面真的是做的太明显了,看看吏部罢,他和薛阊结成了两个团伙,不站队就被孤立。

不过楚啟作为当年打江山时就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如今仍能位列中枢,一方面是因为与鞑靼交战多年,另一方面也是楚啟注重明哲保身,从不参与到朝堂里,而自从和自己成了亲,他被迫与梁国公府翻了脸,静和自然不愿楚啟为自己涉险,她握住楚啟的手道:“百密尚有一疏,去吏部走动做得再好也犯不上,总之我们就是不让三叔插手,不妨盯着他的错处,捏两件在手里,让他有所忌惮,不敢妄为。”

的确是滴水不漏的好计,最难得是把他们摘的干干净净,其实挑动把薛阊和徐兆宽的把柄透漏些给彼此就足够他们内耗的了,但两位大员互掐,难免损伤国本,一时半刻,楚啟还不想这么做,便没有提,只是点头肯定了静和的主意。

翌日静和便打发锦心借着送年货去一趟徐家四房,一方面跟傅氏说已经跟英国公提了,叫徐励行好好准备春闱就是,另一方面说了下静绮的事。

静绮性子软弱,若是有个圆滑泼辣有主见,又能忠心为主的婆子服侍,自然会好很多,傅氏挑出来借着姚氏的名头送过去,便是天衣无缝,傅氏一喜,待锦心就更为客气,又亲自开了库房挑了许多好物件,让锦心带回去给静和。

----

东宫暖阁里,采蘅带着一位姑姑小心翼翼地将一幅卷轴打开,铺在屋正中的展平头案上。

太子妃目光落在单条上的字上,又看了看右侧的落款,目光中流露出惊艳之色来,赞道:“这字藏锋内转,虽张狂,却架构严谨,又难得落笔精简不拖沓,的确是怀素的真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