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61.第461章 报纸(2 / 2)

加入书签

“只是这报纸的售价,该是几何呢?”李绩问道,这个问题同样重要,如果价格高了,百姓们买不起,但价格又太低的话,朝廷又会赔本,所以规定一个价格范围还是很有必要的的。

李世民笑笑:“朕的意思是,一文钱一张,不知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一文钱?”李绩惊呼,不是这个价格低了,而是有点太高了。

这时候一斗米也不过五七文钱罢了,一斗十升,一升米的重量大概在三斤左右,按一斗米五文钱的价格来算,一文钱就能买两升,也就是六斤糙米——这可是一个五口之家一日的口粮啊,就换这么一张报纸?有人会买吗?

“可是这个价格,会有人买吗?要不,咱们降低一点价格吧?”李靖纠结的问道。

“为什么没有人买?”李世民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要知道这虽然是一张纸,但上面承载的可是字啊,一张报纸上面至少有五千字,须知王本(王弼,魏文帝时期的学者,对《道德经》有进行过注解校勘,世人称为王本)《道德经》也不过五千四百字罢了。

一本《道德经》多少钱?就算现在书籍价格便宜,至少也得卖三十文吧?

咱们报纸虽然没有《道德经》的价值高,但上面也刊登着不少时事政治,可以增进百姓们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增进对大唐的认同感,难道连一文钱都不值吗?

而且这还是刚刚开始发行,内容还不多,以后咱们还可以增加农经板块,商业板块……

这可都是十分实用的知识啊,百姓可以通过农经板块学习到更多的耕种知识,商人也可以通过商业板块了解更多的商品信息……就凭这些,还不值一文钱?再说,报纸的印刷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文钱的价格,朕还是在赔本卖呢。”

“有道理啊……可是报纸的名字既然名字叫日报,那想来是一天一发的……这就是消耗品啊,百姓们偶尔买一张还可以,但天天买,他们能受得了吗?”李靖想了想,经李世民这么一解释,觉得一文钱还便宜了,可是一想到这报纸属于消耗品,看过一遍之后就没用了,第二日想要了解新新闻,就必须还得重新买,不由有些担心的问道。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