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六章 扎营(2 / 2)

加入书签

这种说词分明就是南从溪的人谎报了。因为在这些百姓的口中,南凛一到江南,就四处走访。不但如些,还死盯着那些江南官吏开创赈济灾民。

虽然不能说做得多么的优秀吧,但做为第一次干赈济灾民这个活计的人,还是做得不错的。

只是干了没多久,那些粮仓里的粮食就怎么够用了。南凛在和跟着他的小吏计算过后,就找上了江南的地方官员。

但这些人似乎有些推托。南凛后来只好放过这一点,又派人盯着河道的官去治理水坝。听说很些效果。

南凛最后失踪的地方,也就是那花子说的什么洺关小南镇,好像也是在去拜访一位很有名声的江南士绅,结果人不知所踪。

宋知秋只是稍稍一分析,就知道这事不好办了。因为光是听着,她就觉得这小子是把江南的官得罪的差不多了。

黄河这东西,每年都在治理。但要说河道上的官一点儿不贪,那就是个笑话。

皇帝叫南凛下江南的时候,可是没给他多少钱,想想看,一分钱没有,还要去治水灾。这些钱出自哪里?不是河道的官叫南凛威逼了,就是当地士绅出钱了。

这天天管别人要钱,这些人要是恨南凛,那怎么可能呢。

还有赈济一事,想来最开始的时候,南凛是用自己的钱去赈灾的,后来手里没钱了,他开始转移目标,寻河道官的麻烦,但南凛不可能只关注着治水,他一定会寻江南那些贪了钱的官麻烦。

只望着这些人吐出一些来,可这些吃进了嘴里的钱,那些官吏怎么可能那般轻易的交出来的呢。

要宋知秋说,南凛现在人还只是个失踪,而不是直接死了。那真是皇帝的儿子,烧了高香了。

宋知秋不知自己猜的是对是错。只是知道得更多,她的心就如长了草,真是一刻也静不下来。

突然间,宋知秋想到一个问题。南凛在江南,干得有声有色,虽然对江南的官不怎么好,但也不至于一个奏折也不往上递啊。

可京师那边的情况却是,皇帝虽然不至于什么都没收到,但是无功无过。应该是江南的官报上去的。这里头,又是怎么个情况呢。

宋知秋有些头痛。只是这些消息似乎只在江南的百姓中传播,官场之上,一个人提九皇子南凛的也没有。只是看起来,宋知秋总认为南凛在江南一带老百姓的心中,似是很有地位。

南从溪收没收到这种消息,宋知秋不大清楚。但他的行为,宋知秋却清清楚楚的看在眼中,因为南从溪着实*静了。

他每天派一小队人马出去,名义上是在寻找失踪的九皇子,但天知道,这些人都干什么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