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4章 去建工大试试(2 / 2)

加入书签

唐教授恍然:“那我就能明白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对方拒绝你的理由,是认为你太过于夸夸其谈吧。我这个不是相关专业的都知道,光刻机产业在我国处于婴幼儿阶段,要做也得是国家做,私企根本没有发展的实力。你这直接就说做光刻机实验室,别说是建大了,就是咱建工大那几个老家伙,也不会相信啊!”

“如果我说,我们白鹭集团的光刻机实验室,已经有从国外弄来光刻机,还有一只从国外挖来的光刻机技术团队呢?”刘信走到唐教授身边,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唐教授眼睛瞪大了:“你,你是如何……”

“不好意思,这是商业机密。”刘信摇摇头,“不过如果唐教授关注过手机芯片行业,应该知道圣檀集团收购了国外的nhq,拿到了手机cpu的核心技术。他们都能弄到这个,我弄光刻机回来玩玩,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

“那就结了,我们帮你邀请,你带那几个老家伙去看一趟。见到最先进的光刻机,他们搞不好都走不动道,合作什么的,一句话的事。”张教授这时,在旁边拍着胸脯道。

“难就难在这里。”刘信摆了摆手,“我希望达成合作协议之后,再去参观我组建的光刻机实验室。毕竟,达成协议之前,双方没有保密方面的约束,我们白鹭集团承担的风险有点大。”

唐教授是聪明人,他立即明白,为什么刘信放着建大不要,要转战建工大了。

要是刘信把光刻机实验室甩出来,建大的教授们也没有拒绝的底气。可是刘信希望签协议之前保密,那就意味着,要合作,就要相信他口头上所说的一切!

刘信最近挺出名挺火,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人。无奸不商,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要相信一个商人画的大饼,对于他们这些搞科研的来说,确实是一个太大的赌博。

“如果建工大电子技术与工程系的人,他们也不答应呢?”唐教授问道。

刘信没有给明确的回答:“船到桥头自然直,那我到时候再想其他办法。现在只请两位教授帮忙通告一下,不用帮我劝说,让电子技术与工程系的教授们自己做决定。当然,如果对方完全不信的话,两位教授请帮我带句话,让电子技术与工程系的教授们,关注一下美国的多兰集团。”

“好吧。”唐教授和张教授一起答应下来。

***

建工大的电子技术与工程系,是一个走的比较慢的系。建工大号称省内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在电子工程方面却比不上建大,这让他们的主任杨素标,一直都忧心忡忡。

唐、张两位教授来到电子技术与工程系时,正好听见杨素标召集了一众教授,正在开会。

“已经是期末了,很快就要放假,咱们向上报的项目,基本都没有得到批复。这让咱们下学期的研究工作,如何展开?”杨素标五十多岁,在学术界算是年富力强,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因为我们太弱!电子技术与工程系,要科研没科研,要教学也没教学。辛辛苦苦教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居然还有找不到工作的……因为外界根本不信赖我们。”

“出现这样的情况,各位教授是不是应该反思?但凡你们有一点点科研成果,咱们也能扬眉吐气一把。向学校向省里甚至向国家申请项目,我也能挺直腰杆。可是现在,我是低着头去,灰溜溜地回。在很多人眼里,我杨素标就像个要饭的,沦落到去讨项目了。”

“你们在座的各位,还能无动于衷吗?没有好的项目,意味着没有经费。没有经费,那你们的待遇、报销以及福利,明年全部要打折扣!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把咱们系搞活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