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八章 地筋尸罩(2 / 2)

加入书签

辽国出征打仗时,都要携带大量的裹尸人,这些人也被称为天葬师,他们认为,因战而死的契丹人,灵魂尚在,但那么多尸体怎么能埋的过来,于是,就产生了天葬师裹尸一说。

“羓”是什么呢?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牛羊肉,有时候杀了一只牛或羊后,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腊肉”。

文武大臣和太医们只好照裹尸人的意见办,不过既然是用皇帝尸体做成的“羓”,就不是一般的“羓”,而是“帝羓”。

当然,制作帝羓时,除了用咸盐之外,还有各种防腐的香料。

再来说说这尸罩,秦汉时汉族喜欢着玉衣下葬,众所周知的金缕玉衣也叫玉柙,身着玉柙下葬,可求来世再生。

与秦汉所不同的是,大辽人着尸罩下葬,尸罩是一种法器,因为契丹人信奉萨满教,穿着尸罩下葬,灵魂可被尸罩锁住。

古志上记载,大辽黄帝耶律阿保机有个美丽的女儿,曾经被萨满教当作大巫神姑,她和男人一样能征善战,耶律阿保机攻打奚、靅国的时候,这位大辽公主不幸战死,痛失公主的耶律阿保机,于开平五年,攻入西部奚、靅国并屠城,将几万俘虏身上的地筋(脚筋)割下来,然后用一种特殊的药物浸泡,浸泡后地筋变得坚韧无比。

耶律阿保机命人用这几万人的地筋为大辽公主制成一件地筋尸罩,他认为,地筋乃人之根,就像树根一样,树枯根先竭,这样,辽公主大巫神姑就会获得重生。

由此看来,地筋尸罩,就是一件被萨满教施满法术的重生之衣了!

大辽古志上记载,这件地筋尸罩呈网状,由一名叫雒的大辽萨满教天葬师为公主裹尸,雒不仅是天葬师,还是裹尸人,而且精通风水学,于路途之中点穴,并就此动用几万人来为公主建造地宫,地宫建造完成后雒就遭到灭门之祸,他的一个儿子逃往中原,从此再无音讯。

关于大辽天葬师雒,古志上是这样记载的:契丹天皇帝命召大辽天葬师雒为大巫公主裹尸,雒乃通阴之师,其手有一记,乃探阴手,大巫公主,万金之躯,非雒不能裹也,裹毕,因公主不允碰其身,雒自断其手……

另一篇古志上还记载着,被割掉脚筋的几万俘虏,全部被开膛破肚,腌了咸鱼,一起给大巫公主陪葬了,这些“咸鱼,”被一种特殊的线缝合,里面塞入一些下有诅咒巫术的东西,最后,尸体都套上一种网衣,也就是简单的尸罩,从而锁住他们的灵魂,让这些死人跟随大巫公主。

卓罡将手翻到有关探阴手的那一页,只见页面上出现了一个方孔铜钱状的图案,他合上书,闭上眼睛回忆了一下马洛的右手,之后他走出帐篷,看见马洛正在一个土坑内,学着考古人员用小铲子小心翼翼的铲土。

地筋衣,古志上说,只有雒的后代才能将地筋衣从大巫公主身上拨下来,而且,手上必须有一记。

另外,要开启地宫,还需要一枚穿山铜钱,这枚铜钱是天葬师雒的。

当时大巫公主下葬时,耶律阿保机曾许诺给雒的后代加官进爵,并赐姓耶律,从此子子孙孙都享受契丹贵族的待遇,但是那些参与建造地宫的人,就要全部都活葬,防止以后有人知道大巫公主的地宫来盗挖。

大巫公主下葬以后,雒借机说要检查一下墓门,当他走出墓门时,便用穿山铜钱锁住了地宫入口,几万活人成为大巫公主的陪葬品。

雒其实已经知道大辽黄帝不可能让他活着,他便将穿山铜钱交给一个小儿子,连夜逃向中原。雒预料的没错,耶律阿保机随即便派人屠杀了他全家,并诛连九族。

卓罡望着棺材山,手中紧紧的攥着一个东西,那是一个铜制的军衔,这是他的太爷,也就是一百多年来到棺材山的指挥官卓,为了寻找地筋尸罩而失踪,士兵只找到他的一枚军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