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豪赌一把的洪承畴(1 / 2)
<content>
然而到了客栈之后,洪承畴拿着笔沉吟了半晌也没写出一个字来。
像洪承畴这种人,用好了,就是一把刀,无往而不利的刀,有着自己思想的刀。
他与许显纯等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许显纯和田尔耕这样儿的根本就不会有自己的思想。
皇帝强硬,他们就强硬,皇帝软弱,他们就软弱,甚至于在大明朝还发生过锦衣卫指挥使被文臣给活活打死的事儿。
洪承畴不一样。
这种人注定了不会去加入锦衣卫,但是在文臣系统里面,这是一个跟温体仁很像的角色。
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温体仁还要可怕的多。
毕竟温体仁还有些底限,还要脸。
而洪承畴是完全没有底限,完全不要脸的搅屎棍——通过他在陕西杀俘一事上就能看的出来。
但是现在,洪承畴捏着笔也开始犯难了——究竟怎么写才会让皇帝陛下重视,而自己又能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给摘出来。
这封奏章,只要自己写了,这事儿自己就永远摘不干净,而在最次的冲动褪下去之后,洪承畴也踟蹰了起来。
但是不写,又如何突出自己的用处?如何让皇帝陛下重视?
这是一个问题。
洪承畴的奏章,最后还是没有写,反而是安顿之下之后,又去了永定门附近。
这一回,洪承畴决定玩一玩走访的路子,看看民间对于官集团这种生物,还是呵呵一笑,算了吧。
这个问题,别说是崇祯皇帝自己本身便清楚,就连大明朝上上下下的文武百官,都都清楚。
但是却从来没有谁敢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儿把这个问题捅破。
原因很简单,一旦捅破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人为的制造南北对立。
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而洪承畴现在之所以把这个话题给挑破,说白了还是赌一把。
反正依着崇祯皇帝现在对于铁道方面的重视,加上自己的忽悠,只要是南北沟通上的问题解决掉,那南方的问题也就不会再成为问题了。
而自己更可以借着忠心敢言的这个印象分,在以后争取下能不能入阁。
所以说洪承畴在赌,赌的就是崇祯皇帝现在对于南方也不满意,更赌上崇祯皇帝对于铁道部有足够的重视。
崇祯皇帝对于洪承畴的这种心态,其实心里也是有数的。
就像是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起点一般,有多少人是抱着火了包养嫩模不火下海干活的心态在写书的?
虽然说大部分,甚至于百分之八十的作者都避免不了下海干活的命运,可是总有那么一些顶尖的作者实现了当初包养嫩模的豪言壮语。
当然,还有很多就是不上不下,钱有的赚,饭也有的吃,可是想要包养嫩模,钱还是不够。
洪承畴现在就是这种心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