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鱼?(1 / 2)
如果真的按照圣乔治这家伙说的跟大明的海军死战到底,那么问题来了。
东印度公司的舰队还有海防体系,或者说整个巴达维亚,到底能支撑多久?
不光是科恩感觉到了一阵蛋疼,连在场的其他人听到圣乔治的话后也是一阵蛋疼。
想死磕你自己去吧,拉着你家主子科恩总督一起也行,但是你能不能替在场的这么多人考虑一下?
但是在场的也不乏有聪明人。
在科恩咳了一嗓子然后让圣乔治坐下之后,许多人的心里就开始活动开了。
如果科恩总督的意见是赞成跟明军死磕到底,那么先不论科恩总督有没有必要把自己关起来一天,光是圣乔治的表态就应该引起赞同了。
但是实际上,科恩总督并没有对圣乔治的表态表示出任何赞赏或者赞同的意气的说,所谓的三桅帆船在他们的战舰而前,就跟小孩子的玩具一样,唯一可能的优势就是速度而已。
而根据他们的总督所说,像这样儿的舰队,整个大明一共有三支,分别是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而且,只要他们的皇帝陛下愿意,他们随时可以搞出来更多的舰队,甚至于十支二十支像这样规模和战斗力的舰队。”
吉尔特·杨森表示出了自己的疑问:“总督阁下,我并没有冒犯您的意思,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太夸张了。
木头,首先就是木头的问题,他们该如何解决?其次,这么多的战舰,不管是从管理上面还是补给上面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摇了摇头,科恩用关爱智障的眼神望着吉尔特·杨森:“可怜的扬森,我早就跟你说过应该学习,但是你从来没有把我的话当成一回事儿。
木头的问题,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解决,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想要弄到木头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我们在巴达维亚就能弄到许多。
至于管理和补给,我想已经被明国南海舰队彻底送进海里喂鱼的福摩萨分公司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
那是一个有着接近两亿人口的国家,两亿,两万万,不是两百万!
两亿人口而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的国家会搞不定这区区的几支舰队?
天哪,简直难以想象,杨森你的脑子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除了酒和女人,你还能关心一些别的事情吗?”
吉尔特·杨森被科恩的一番话怼的有些脸红,磕磕巴巴的辩解道:“抱歉先生,我并没有冒犯您的意思,只是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而已。”
点了点头后,科恩才开口道:“当然,我知道你就是这样儿的杨森,不过以后,你还是要多读些书才好。”
杨森的脸色差点儿就涨成了猴屁股:“那么总督阁下,我个人的看法是跟阿尔曼德一样,我们应该寻求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不靠着战争,毕竟我们都是文明世界的人不是吗?”
再一次点头后,科恩道:“很好,很高兴你能有这样儿的认识。”
夸奖了杨森一句,科恩又接着扫视了在场的众人一眼:“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其他人没什么要说的,除了赞成以外。
打仗不可怕,谁弱谁尴尬。
眼下有能够和平解决的可能,不用冲突死人流血,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科恩见其他人都表示了赞成,就开口道:“其实在早上我拜会明国海军总督的时候,已经跟他谈过了是不是有可能和平解决。”
科恩的话一出口,在场的很多人都是心中松了一口气。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把人给提到了嗓子眼。
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很轻松就能有和平解决的方法,那么科恩总督何必再把这件事情拿到会议上来讨论?
看来,和平的条件必然不低,甚至于高到了科恩总督一个人无法决断,或者说无法承受的地步。
科恩没有理会脸色各异的众人,而是接着道:“其实所谓的和平解决方案,并不是没有。
但是,明国的海军总督要求我们向他们投降,然后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和谈,至于我提出来的给予大明一定补偿的建议,则是被他们拒绝了。”
投降这个词,任何人都不愿意接受。
因为投降之后,基本上就意味着自己成了岸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对方提出来什么要求,自己就得答应什么要求,没有几分能够订价还价的余地。
对比起其他人,圣乔治的心中更是无尽的悲凉。
其他人还好说,不涉及到军事方面,就算是投降,跟他们的关系也不是特别大,或者说最重的锅不是由他们去背。
但是自己呢?
身为总督大人的心腹,身为巴达维亚东印度总部的武力最高长官,从陆军到海军都是由自己做主的,自己都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
哪怕自己上面还有一个科恩总督才是实际上的龙头老大。
一旦投降,那么这个锅背或者不背,就完全由不得自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