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章 阶级矛盾(2 / 2)

加入书签

公孙北雁说完之后转头看着陈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衍公一生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只为求灭秦之事,然虽败犹荣,足以名垂千古也,我公孙北雁虽为女子,亦有祖公之志,你一个山野少年,不知我公孙氏之辉煌往事也不亦为怪,但切记,我公孙家族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陈旭忍不住脸皮轻轻的抽抽了几下,心说我倒是不会怪,只是你这样明目张胆的大肆宣扬六国伐秦是不是太弱智了一点儿,如今可是大秦的天下,秦始皇秦大大最恨的也就是六国的遗老遗少,如果这些话宣扬出去,恐怕你公孙氏一族从上到下要夷灭三族,甚至死后还会被填埋到骊山陵寝底下用石夯挨着夯五六七化和环境,也才使得中国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因为无论是从文化还是习惯还是传统来说,中原诸国都是一体的文化传承,就和后来的三国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不过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六国归一,再说什么连横合纵都只是个笑话。

更何况,好汉不提当年勇。

而且公孙衍自己也是个二逼,如若当年在秦国当大良造的时候不受魏王的贿赂,而是一心扶持秦国,或许秦国早几十年就统一六国了。

由此看来,公孙衍后来之举都是源于对秦国的愤怒,因此一门心思要弄死秦国找回面子,但可惜的是其他六国根本就心不齐,而且太渣,加上对手张仪比他还要牛逼,见招化招,公孙衍技差一筹,因此只能含恨而败。

但不管怎么说,公孙衍的牛逼不是陈旭这种小小的山野少年能够置喙的,因此公孙北雁看不起陈旭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她也断定陈旭这种山村小野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公孙家族的辉煌历史。

虽然如今六国俱灭,但在六国贵族遗老遗少的眼中,普通民夫走卒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皆是犬彘之辈,无名无姓不值得尊重。

这也不光是一个两个这样想,而是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是这般认为,民是贱民,夫是愚夫,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不然就不会有开始江楚月在清河镇第一次见到陈旭等人的时候就会意图用皮鞭开路,然后听见江北亭夸奖陈旭的时候非常的不满和不屑。

在贵族的眼中,衣衫褴褛又黑又瘦的山村野夫其实就和山上的猴子差不多一个档次,可以任由打骂,如果胆敢反抗,那就是忤逆犯上,要是放在西周时期的奴隶社会,一刀杀死绝对不会有任何麻烦,但从周平王东迁之后,王权旁落,诸侯崛起,随后进入混乱的百国厮杀的混乱时期,结果就是礼崩乐坏,奴隶制度也开始崩解进入了封建割据时代,庶民的地位也才开始慢慢提升,加上大量的小诸侯国被灭,大量的东周贵族沦落为平民,百姓之名渐渐就成为了普通平民的代称。

所称百姓者,就是周天子灭商之后分封的诸侯以封地为氏遗留下来的家族,而这些氏族来源于夏商时期甚至更早的十三个姓,这些有姓有氏者才是贵族,剩下的庶民和黎民、奴隶都是无姓无氏的,只有名,但随着明的发源地,以后市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四省沿黄河流域为中心构建了大周王廷的核心区域,光是河南境内就先后有数十个诸侯国存在,其中侯爵级别的封国就有管国、蔡国、陈国,杞国等,至于低于侯爵的封国密密麻麻,几乎后市的河南每个县都有一个王国或者诸侯国存在。

因此历经明发展的最核心的区域。

历经夏商周三朝两千多年的文化交融发展,加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区域的诸侯国不断的打来打去,于战乱之中人口逃避迁徙慢慢融合,有名有姓者在河南之地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有族谱追溯,说不定家家都是王侯贵族的后代,户户皆都有头有脸的祖先。

当然大秦时期没姓没氏的情况也不少,但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最为繁华的区域并不在列,远不是南蛮北胡,东夷西狄等偏远地区可以相提并论的。

就比如战国时期曾经最为强大的楚国,当初分封时也不过是子爵封地,国主鬻熊,芈姓,只不过是周武王的老师,有勤劳于王家,因此被分封在荆蛮之地,从荆蛮这个称呼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湖北荆州一带还被称作蛮荒,大周王廷看不上,用来分封给爵位不算太高功劳不算太大的功臣以做奖赏,只不过这姓芈的比较争气,硬生生在南蛮之地怼出来一个战国霸主,为中国开辟出来一大块领土,并且也为后世留下来大量的文明遗产,比如曾侯乙墓,比如睡虎地秦简,比如清华简等,这些东西都成为了后世了解秦朝以前中国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载体。

但随着春秋战国不断的战争融合吞并之后,到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当初周王分封的数百个诸侯国也都烟消云散,所有王孙贵族能够缅怀和回味的,也只有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姓氏。

国破山河在,明月照今人。

除开嬴姓赵氏和大秦王公贵族以外,百国王孙贵族也变成了普通庶民,再无高低贵贱之分,而百姓也渐渐成为了普通人的代称。

即便是如此,早期沦落的贵族和如今六国遗留下来的贵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照样瞧不起,所以就有前面江楚月瞧不起陈旭,眼下又有一个公孙衍的后人瞧不起他,甚至是水轻柔第一次看到陈旭的时候,也是那般。

这和人的性格和品质无关,完全是因为贵族的血统和阶级地位带来的天然的不平等,是属于骨子里面遗传下来的一种贵族的骄傲在作祟。

无论是是江楚月还是公孙北雁,都不是官场之人,甚至还算不上成年人,从心智上来说,也还不完全成熟,没有任何治理国家的心思和念头,就像后世不能指望初中生高中生来治理国家一样,她们的心中没有任何太多的平等概念,从小接触的都是贵族,而追随在身边的仆人和家奴也都身份极低,动辄呼喝打骂,她们的礼貌或许只对于拥有共同身份的人才有,因此在普通百姓看来,便是这种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样子,其实这才是她们本来的面目。

一言以蔽之,穷富自古对你,官民自古对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阶级,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阶级矛盾。

而这种阶级矛盾,两千年后物质文化极度发达的科技社会,一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