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六章:亲笔书信(2 / 2)

加入书签

随后刘接便告辞离开,而张青也开始召集手下众人,开始安排去往幽州各郡召集兵马的人选!

自刘接同意归附,并且答应借兵之后,张青便开始安排向幽州十郡征兵的事宜。由于幽州地处极北之地,外有胡族,难以退守,所以一直以来多以中原风向而动,而当今中原之地尽被汉军所得,这些边疆势力各据一地,也无力攻打中原,自然也多存归附之心,这对于张青这样的汉军使节自然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如果他能派人说动幽州十郡归附,那么便能以这十郡之兵,南下攻打邯郸。

当然,如果无法说服这些人归附,那么他的情况将会走向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由于邯郸刘林等人作乱,张青这个汉军使节必将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刘林等人一定是想将他除之而后快,一旦邯郸的使者来到幽州,抢在他之前说服幽州这些郡守势力,那么张青不但无法在幽州招募到兵马,反而会被全面缉捕,再无立足之地。

正因如此,张青必须尽快派出使者去幽州各郡游说,一定要抢在邯郸刘林等人的使者到来之前,将幽州拉拢到自己名下,从而进取邯郸,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虽然如今这世上没有“刘秀”,但他记得庄光的话,谁得天下,谁就是“刘秀”!既然他要作“刘秀”,要争取天下,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拥有自己的军队和领地。

本来,因为刘玄对其权力的限制,张青虽有争霸天下之心,却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但刘林在邯郸“意外”叛乱的事,却无疑给了他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可以打着“平定叛乱”旗号招募兵马的机会!

邯郸叛乱之后,因为有黄河为屏障,洛阳的汉军人马很难渡河攻城,所以即便洛阳方面得知邯郸叛乱的消息,考虑的河北形势和自身情况,也绝不敢贸然渡河。这样一来,也就给了张青积聚力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能够有充分理由的召募调动兵马,带兵以平定河北的名义南下攻城掠地。一旦扫平河北,有了这个一个背靠边疆关隘,内有骁勇善战之士的绝佳条件,张青甚至可以考虑要不要继续向南,渡过黄河,剑指洛阳。

这些设想绝不是没有依据的妄想,因为张青知道河北虽然地处边疆,与胡族相邻,但因为有边关为屏障,那些只善骑射的塞北游牧民族很难越过雄关来攻,加上这些胡族已臣服汉朝近百年,所以在此时他们不能,也不会发兵来攻。这也就给了张青背靠一角,图谋天下的机会,如同围棋中说的那样:“金角银边草肚皮”!一旦形成占据一角的优势,便能在棋局中占尽上风,拥有赢下整盘棋的绝佳机会。等到那时,张青集中河北优势兵力,或防范中原,或伺机进取,可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局面。

不过这一切设想要想实现,首先便要抢下幽州,于是张青经过思考和与众人的协商,最终从投靠到自己帐下的河北本地人中选出了十位,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分别前往幽州各郡,以汉军使节的身份请他们发兵来蓟县,与他共同南下剿灭邯郸叛逆。

正当这些“身负重任”的使者,在张青亲自相送又再三的嘱咐之下,出发前往各自目的地召集兵马之时,耿弇却表露出来极大的失落之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