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管中窥豹(2 / 2)
还有一个写的是关于一个边疆将军多年戍边、为国奉献、百战而归,得到天子亲自接见获得无上荣耀的故事。
除了话本以外,他还看到了不少市井间的传言,有说皇帝在知道百姓们遭灾之后吃不饱时痛哭流涕,自己也吃不下饭的故事。
这些都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情节,在这个娱乐缺乏的年代,对于百姓的引导和影响是巨大的。
这会引导大家把活不下去的原因归咎于国有蛀虫的身上,圣天子只是被人蒙蔽了,如果圣天子知道了他的子民有难,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
苏乐康从中看到了特点非常鲜明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宣传手段,起到的效果也肯定是非常不错的。
不得不说这样的手段非常高明,抓准了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实在不是活不下去了基本都不会铤而走险。
当知道自己活的那么差不是因为国家而是因为那些贪官污吏、地主时,当知道上面还有人为自己做主时,总会抱着一线希望继续等待下去。
这样的宣传手段加上时不时宣传的满天飞的哪个贪官污吏又倒下了,哪个地主被满门抄斩土地分给了农民的消息结合在一起,社会的民心就可以稳下来了。
而在其中,苏乐康也听到了吴三桂的名字,只不过原本在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才封的平西伯的称号已经是众人皆知,交口称赞他为国戍边的丰功伟绩,把他推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计策,可以稳住吴三桂,把他架到官集团和土地兼并的顽疾,想办法让百姓有饭吃,就可以慢慢地扭转历史,最终圆满地完成任务。
只要是知道历史的人,都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因为明帝国的敌人很明确: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后金(清),其三为农民起义军,其三是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所面临的天灾带来的损害。
尤其是农民起义军,如果让它滚雪球一般地壮大,最终将毁灭整个帝国。
不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总能有所缓解。
但是如何把握其中的度以及轻重缓急,就考验手段和心性了。
目前看样子,效果还是不差的。
而能够调用各方力量、按照自己的意图实施下去,只有一个人能做到。
那就是明帝国的九五至尊:崇祯皇帝或者是后来的明熹宗朱由校取代了崇祯皇帝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掌控者。
其他人都不可能做得到。
</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