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百六十六章、推一把——战争边缘(1 / 2)

加入书签

有一种获得,可以叫做得寸进尺;有一种失去,可以叫做一退再退。

这句话很形象的阐述了二战前的欧洲国际关系,长期以来主宰西欧的都是英法德三国。

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了,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瞬间失去了本该在西欧这片土地上的尊严和地位,且背上了巨额的赔款,导致了德国人处于水深化就是在培养商人,所以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

所谓无商不奸,“油”太人做了很多放高利贷、垄断行业、囤积货物,炒高物价等一些奸诈的商业行为。

比如现在德国的粮食供不应求,“油”太人为了利润,宁愿把很多人都买不起的粮食倒入海中,也不愿降价出售。

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德国民众饿死街头,也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要知道这个时期,“油”太资本家们手中是不缺外汇的。

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从国外进口更多的粮食进来,进行平价销售,捞取一个好名声,扭转他们在政治上的不利局面。

显然,他们都是合格的资本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名声和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利益,这就是灾难的源头。

在经济危机中,他们选择了趁火打劫,德国绝大多数银行,都被他们控股了,他们也成为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德国人的债主,这再次将他们推向了不归路。

有没有西特乐,德国人都必须要反油,这是利益导致的,普通人为了生存,他们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相比之下,德国的另一帮资本家,容克贵族们就要聪明的多了,或者说是贵族的身份让他们收敛了行为。

虽然也在趁火打劫,可是他们的名声就要好的多。大家一起放高利贷,一起囤积居奇,一起谋取暴利,在做这一切的同时,容克贵族们还是拿出了一小部分收入,在收买人心。

这和他们的传统有关系,容克贵族基本上都会进入军队,成为一名军官,为了不被打黑枪,他们也不可能做得太过分。

偶尔发发善心,对曾经的战友伸出援助之手,又或者是救助几个可伶虫。

这些行为虽然微不足道,可是有“油”太人做对比,就一切都不一样了。

那怕是作秀,做了和没有做造成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当然“油”太人就是想做,也必须要做的更多,才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本来经济危机爆发,是他们最好扭转名声的机会,只要在这个时候,“油”太人站出来做一波慈善,就可以消除民众对他们的敌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