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六五章 大赦(2 / 2)

加入书签

朱瞻基回道:“父王,济州岛虽然出产不多,位置却很重要。我大明奴儿干都司位居北域,自海上前往比陆上更为便捷。所以为了维持这条航道,我大明必须在济州岛,对马岛驻军,保证我们的航线安全。”

这一下,朱高炽不说话了。已经非常熟悉地球仪的他很清楚在北方还有大片的土地,虽然当地的粮食出产不多,但是林木众多,有大明需要的木材。

朝廷已经在商讨组建专门的林木砍伐队,建立民间商船船队,将北域的林木拉到大明来。

所以朱瞻基的计划与如今朝廷的政策非但不冲突,还相辅相成。

朱棣这才笑道:“面子我大明要,里子同样不能丢。花钱购买也是个好方法,我会着户部与朝鲜方面联络,希望他们不要狮子大开口。”

三言两语就确定了济州岛以后的归属,朱瞻基也放下心来。朱棣虽然没有他的事业广阔,但是在执行方面,比他还要强。

他只要有心留下济州岛不归还了,朱瞻基就不怕他三心二意。不像朱高炽,他可能被人忽悠几句,别人哭一番,他就改主意了。

只要济州岛现在能名正言顺地属于大明,哪怕几百年后,也不怕两国会因为此地再起争议。

不过,济州岛可以这样做,对马岛却不用。作为倭寇的大本营,那里大明强行占有,东瀛也无话可说,现在的他们,恐怕更担心大明一次为借口,对他们动手呢!

从东瀛传回来的情报,如今的东瀛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足利义持派了三万大军前往九州岛驻防,他还在向各大名施压,希望他们能派出更多的战士。

不过,他们在海上没有优势,再多的人,也不会有大明军队转移的快,真的打起来,朱瞻基也绝对不会死盯着九州岛和长崎来打。

朱棣领头,率领文武大臣先祭拜了社稷坛,又祭拜了家庙,这才吩咐摆膳,款待有功将士。

吃了一半,朱瞻基就溜号了。

不过这个时候就连朱棣也舍不得责怪他,只是莞尔一笑。

一个十圭。

对于朱允熥,朱瞻基没有任何印象,但是朱文圭的一个小故事他却一直记得。

朱文圭比朱瞻基还小两岁,兄朱文奎,史称建庶人。

他两岁就被囚禁于深宫,一直到五十多岁才被朱祁镇放出来。那个时候,他连牛马都不认识,放出来没有多久就死了。

因为这件事,朱祁镇也被认为是明英宗的最英明行为之一。

现在既然自己都已经有了下一代,该缓和一下民间对夺嫡之事的议论,所以释放朱文圭这件事也可以操作一下。

当初朱允炆的江山都被朱棣夺了,现在朱文一无所有,难道还用担心他造反吗?

把他们释放出来,未来在海外给他们弄一块封地,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对自己的名声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第二日朱棣听到了朱瞻基的建议,立刻反对道:“朱文圭还好说,朱允熥当初可不是一点势力没有,将他放出来,难免会有后患。”

朱瞻基笑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爷爷如今天下归心,孙儿也不落人后,手握大权。若只是担心几个手无寸铁,无一兵一卒之亲,那这格局未免太小。皇爷爷若是担心他们作乱,当可贬为庶人,只以百姓对待。”

朱棣问道:“你又怎知他们没有贰心?”

“若只是这点考验都禁受不了,孙儿又何能管理这庞大帝国?”

朱高炽对此当然千肯万肯,他一直最重视的就是史书上面会怎么写他。所以他也说道:“父皇,看在他们是标伯的后代,还是放了他们吧!如今朝堂内外都已归心,囚禁他们,只会让天下人嗤笑,更愧对标伯。”

朱棣有些心动了,在年幼时候,朱标一直对他很好。要不是朱标早逝,朱允炆削藩,当初的朱棣还真不一定会反。

他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不在乎身后名了,这件事既然是你提议,就以你的名义发出去吧。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朱棣的后代,不比任何人差,也不会为了天下就苛待族人。”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